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进(第2/3页)

朱棣受百官的压力,把责任推给了朱瞻基。但是朱瞻基又不是神仙,他可不想应天府被挖的千疮百孔,最后发现,完蛋了,建不起来。那个时候,他可要丢大人了。

不过,他又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整个应天府不能统一规划,但是可以一个街坊,一个街坊的改造啊!

下马桥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样板工程,像这样规模的复制,还是能实现的。而长安坊,太平坊这样的官员聚集区,住的本来就没有平民那么密集,想要挖一条大型的污水排放下水道,还是能够实现的。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朱瞻基又在逼建筑水利研究院的人,让他们进行小规模的工程复制规划。

只是朱瞻基没有想到,工部尚书吴中对此很有兴趣,主动接过了此事。

他是当今著名的建筑专家,有他来帮忙主持,朱瞻基才轻松了许多。

今日是锻压场的曲轴压铸正式试验的时间,所以虽然是解缙的生日,但是朱瞻基还是忍不住要先到锻压场这边来看看。

曲轴的浇铸比朱瞻基想的要难的多了,光是一个同心轴的问题,就废了好几根曲轴。

好不容易做出了一根合乎标准的曲轴,但是轴瓦的连接部分,又难住了众人。还是朱瞻基有一些后世的经验,提出了用铜套来衔接,时间长了,铜套磨损,可以再换一个。

解决了曲轴部分,然后就是将四个锻锤接上连杆,与曲轴相连。锻锤用一个凹槽固定,让它只能直上直下,动力依靠曲轴的转动。

这样一来,一台锻压机,就能同时带动四个锻锤,两个下的时候,两个上。

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曲轴同时接了四个锻锤,循环上下,锻锤的下压力带动了上升力,需要的动力比带动一个锻锤还要小了许多。

而银作局的工匠们试验了之后,冷锻出来的银币却总是还有些不符合要求,这就主要是模具的偏移问题导致的受力不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匠们又给模具的外面加了一个固定台,固定台有三根铁柱,高度将近一米五,连接着下面的承力座台。

上面的锻锤却增加了三个孔,刚好穿过铁柱,这样才解决了偏移问题。

这样一番改造下来,就又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而浇铸作坊那边,昨日开始浇铸比银币略厚的薄银板,待今日冷却以后,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试制。

银币用热锻当然要比冷锻更容易,可是热锻容易变形,而银币的要求就是,必须坚固。

而且冷锻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劳动条件好,生产效率高。唯一的缺点是,韧性比较低,不能进行二次加工。

朱瞻基之所以坚持冷锻,就是因为这些优点,利用冷锻,生产出来的银币,精度更高,不容易仿冒。

那些黑心的商人想要防制也不容易,有利于币值的稳定。

在朱瞻基抵达之后,被抬起的水车又被放入了水中。水车带动连杆,又通过齿轮的力量配比,很快就带动了曲轴转动了起来。

然后,锻压车间里面就传来了哐当,哐当的一声声巨响。

几个工匠抬起了一块银板,沿着只比银板宽一点的凹槽塞了进去,就能清楚地看到,银板上面就被敲出了四个钱眼。

一个守候在旁边的工匠立即将这一块钱范移开,换上了另一块钱范,卡进了凹槽内,然后锻锤就再一次落下。

朱瞻基看的有些胆战心惊,因为只要动作慢一点,他的手臂就有可能被砸瘪。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这样不行,太危险了,这道工序必须改进。”

守候在一边的另一个工匠飞快地把钱范里面的四枚银币扣了出来,把钱范又递给了这个工匠,然后就这样循环地更换着。

被抠出来的银币就放在冲压台旁边的一个篮子里,自有工匠手握一个手钳,夹断了银币背后的排气孔处多余的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