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银元(第2/3页)

这里只有一座炼钢炉,还属于是试验性质的,其余的全部都是炼金和炼银的炉子。

无数的散银会在这里被熔炼,变成一个个五两,五十两的银元宝,然后再供应给朝廷作为流通或者赏赐用。

在金币银币还没有研制成功的时候,这些浇铸任务还不能停止。

因为距离京城太近,这里并没有设置炼铁炉。马鞍山的铁矿还没有被发现,朱瞻基也无心去开发。

目前这里用的铁,都是在大冶被炼成铁锭。然后通过长江顺流而下,直接运到这里以后,再进行二次炼钢,或者是试验其他高强度钢。

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三的锰钢,就是在这里被试验了出来,然后工匠们一点一点利用蜡蚀和锉刀,磨具,制造出了钱范。

所有的钱范一开始是多人共同制作,但是最后一步的打磨,全部是工部一位今年已经五十一岁的叫孟双全的老工匠独自打磨出来的。

目前已经做出了四个锰钢钱范,每个钱范上下两面,同时可以锻压出四枚银币。

银币的正面是朱棣的清晰侧面像,上面是大明帝国,下面是黄帝历纪年,左边是麦穗,右边是稻穗,四周还有一圈锯齿。

而反面的图像则是左上日,右下月,一凸一凹,组合成一个太极图案。周边还有一条龙,环绕一圈,在龙头和龙尾之间,有大写的一两。

锻压其实和浇铸一样,都需要排气孔,按照设计,排气孔在背面龙头的位置,刚好是露出来的一只龙眼。

朱瞻基在第一块钱范制作出来以后,就先用人力锻压出来了四十枚银币,用的是流通的“纯银”。

锻压出来的银币实际上不到一两,但是差的很少,差的一点重量是因为现在是“纯银”。

等到以后大规模锻压的时候,银子的成分只会保留到九成,剩下的一成是铜镍铅的合金。

这当然因为有成本的关系,但是更多是因为银子比较软,容易磨损,加了合金以后可以增强硬度和韧性,使用期限更长,还能防锈。

样钱被制造出来以后,朱瞻基拿给了朱棣定版。

看到自己的侧脸像被印在银元上,别提朱棣有多开心了。因为他私自上天引发的一点怒火,就此消散一空,大大地夸奖了朱瞻基一番。

对银币的整体设计,朱棣是相当满意的,特别是用锯齿来进行防磨损的思路,朱棣很是夸奖了朱瞻基一番。

唯独对黄帝历,他觉得有些不爽,因为他觉得应该印上自己的年号。

不过朱瞻基还是用正统一说说服了他,其实他的内心里,则是想要推广黄帝历纪念,打破西方的耶稣纪念。

东方就是因为纪年太混乱,导致了后来全世界都用耶稣纪年,这其实是东方最大的压制。

现在的朱瞻基当然不想继续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决定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全面推广黄帝历纪年。而只要把这个纪年印在钱币上,整个亚洲各国,以后都会认可这个纪年。

虽然朱棣对银币的设计很满意,还自告奋勇地要过了金币的设计权,准备自己设计一套金币出来。

但是,因为水力锻压机的设计问题,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大量量产。

这个里面,还剩下的最大问题还是抬举锻压捶的这道程序,其实也就是水力的力能不能累计的问题。

水力不像蒸汽机,可以力量积累,这也就导致了水力的输出是平稳的,但是有最大力量限制。

力量可以用齿轮输出比来解决,但是如何让锻锤一下一上地连续工作,关键还是一个传动问题。

来之前,朱瞻基就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曲轴传动方式。

后世四缸发动机也好,六缸发动机也好,其实就是一根曲轴。但是这一根曲轴却能带动四个和六个汽缸。

如果把活塞看做锻锤,两个锻锤上,两个下,这样轮换交替上下,既能够解决动力平稳问题,也能解决传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