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问言(第2/3页)

等朱棣坐好,他站在他面前的文案左侧说道:“孙儿闻听朝鲜又遭倭寇袭掠,并且倭寇还有向大明海域进发的迹象,故此在此查阅倭寇资料,希望能从根源上解决倭寇问题。”

朱棣笑问:“何为根源?”

“根基,起源。”朱瞻基胸有成竹地说道:“倭寇的根基在日本,起源于日本,所以想要解决倭寇问题,仅靠在大明防御,是解决不了倭寇问题的。我们必须溯根求源,找到倭寇出现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基儿有何所得?”

“孙儿以为,倭寇的出现,有三个根本原因,想要解决倭寇问题,就必须解决这三个根本。”

朱棣这次没有开口,朱瞻基看了一下他的表情,眼睛从其他人脸上掠了一圈,继续说道:“其一,倭寇是从一百年前的蒙元时代开始出现,孙儿注意到,当时日本施行海禁政策。但日本商人锐意搜求中国货物,违禁前往元朝的浙江、福建一带经商。元朝政府则通过庆元、泉州市舶司收税来接待日本商人。这些商人多是流劫日本西部沿海的武装商人。他们尝驾小舟流劫土佐、丰后海洋间,隐泊野岛,窥视商船劫掠之,并勾引本夷为犯中国。日本商人在中国不满所欲,卒蟠劫而去。故终元之世,使竟不至,寇盗边睡。”

“其二,源自于日本百年混乱的社会局势。百年来,日本的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得以独立发展,但尚不发达。日本的许多生活必需品如丝、布、锅、针及药材等都靠中国供给。当中国货物缺乏时,价格就会大涨。如丝每百斤在大明值银五、六两,而在日本其价格是在中国的十倍。”

“自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武士、商人和浪人因贸易暴利,就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当正当的生意受阻,他们就只能依靠抢掠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此乃根源之二。”

“其三……”朱瞻基又看了看朱棣的脸色,硬着头皮说道:“根源其三源于大明严厉的海禁政策,日本生活贫苦,需要大明货物,可大明严禁日本人士来大明易货贸易,在正当渠道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只能依靠劫掠来获取货物。”

大明的海禁政策是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的,朱棣上台以后,仍然执行了这个政策。不过,依附皇室的内监成为了皇室的代理人,操控了大明的勘合贸易以及出口贸易。

为了垄断此项暴利,朱棣在某种程度实际上已经打破了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但是对民间的限制依旧严厉无比,大笔的利润被赚进了内库。

虽然朱瞻基因此也赚取了数百万两白银,成为既得利益者。但是他的眼光当然不会局限于此。一家赚的钱再多,也不如放开管制后所有人共同赚钱多。

在如今的皇权时代,皇家不应该成为垄断者,而应该成为管理者。当所有人都能因此赚钱,不仅活跃了经济,光是收税一项,就能远远超过如今的皇家的垄断利润。

但是,放开海禁会因此引发一系列的麻烦,管理也是需要耐心学习引导的。这与封建时代的管理制度是相悖的,与儒家的治国理念也是相悖的。

听了朱瞻基的分析,朱棣笑了笑,看向了几位近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纪纲还没有组织好自己的话,他现在已经算是朱瞻基的人。所以知道自己的这个小主不喜夸夸其谈,只重视结论,结果,贸然拍马屁只会适得其反。

兵部尚书方宾却已经率先回禀道:“陛下,臣以为太孙所言极是,倭寇源自日本,解决日本问题,才能解决倭寇的根本。”

方宾,浙江钱塘县人,此人性格警敏,能揣上意,所以颇得朱棣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