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阿拉伯半岛的绥靖以及与罗马帝国的冲突(629—632 A.D.)(第2/2页)

赫拉克利乌斯从波斯战争中班师回朝之际,在埃米萨接见了穆罕默德的一名使臣,这位使臣邀请全世界的君王和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在这种宗教热情的认知上,阿拉伯人以为基督教的皇帝一定会暗中改变信仰,但是虚荣的希腊人则想象麦地那的君王曾经亲临访问,而且从皇家的赏赐中接受一个富裕的采邑,作为保证安全撤离叙利亚行省的代价。赫拉克利乌斯和穆罕默德之间的友谊非常短暂,因为新兴的宗教不会消除萨拉森人的掠夺精神,反而会使之增强。一名使臣遭到谋害,为阿拉伯人的入侵提供了现成借口,3000名士兵攻击巴勒斯坦地区,然后延伸到约旦河的东部。神圣的旗帜托付给扎伊德,新兴的教派是如此严守纪律而且充满宗教热忱,即使最高贵的酋长在使徒的奴隶手下工作也毫无怨言。如果他逝世,就由雅法和阿卜杜勒相继接替指挥,要是这3位都不幸阵亡,就授权部队选出他们的主将。结果这3位领袖都在穆塔会战中阵亡,这是穆斯林对付外敌初试锋芒的军事行动。扎伊德在战阵的前列像士兵那样倒下。雅法之死不但非常英勇而且事迹令人难忘,他失去右手就把旗帜转到左手,等到左手也被砍掉,就用血淋淋的双臂抱住旗帜,直到全身有50处光荣的伤口,倒在地上不能动弹。阿卜杜勒跳上来填补空出的位置,大声喊叫道:“前进!勇敢地前进!我们即使得不到胜利,也可以进入天堂的乐园。”罗马人的一支长矛为他做出最后的决定,但倒下的旗帜被在麦加新入教的哈立德抓住,在他的手里已经砍断九把长剑,英勇的战斗阻止并击退了基督徒优势兵力的进攻。当天晚上在营地举行的会议上,他被推选为全军的总指挥,在第二天运用巧妙的兵力调度,可以确保获得胜利,或让萨拉森人顺利撤退。哈立德的大名在自己兄弟和敌人之中流传,荣获“真主之剑”的美称。

穆罕默德以先知的宗教狂热情绪,在讲坛上描述受到祝福的烈士头戴华丽的冠冕,但私下仍然流露出凡人的天性.当他对着扎伊德的女儿流泪时,人们大感惊奇,诧异的信徒说道:“我怎么会看见这样尴尬的场面?”使徒回答道:“你看到的是一个人在悼念最忠诚朋友的去世。”征服麦加以后,阿拉伯的统治者从表面上看来,像是为了预防赫拉克利乌斯的敌意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然而他却正式公开向罗马人宣战,对于这样一个冒险行动,他并不打算掩饰可能的艰苦和危险。他要鼓舞穆斯林的士气,然而他们以没有经费、马匹和给养,现在正是收割的季节,炎热的盛夏使人难以忍受为借口拖延。气愤的先知说道:“地狱还要热得多!”他不屑强迫他们服役出战,决定等他班师回朝后再谴责那些犯下罪行的人,给予逐出教门50天的处分。他们的渎职更突显阿布·伯克尔和奥斯曼的功勋,还有那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财产的忠诚的伙伴。穆罕默德的麾下有1万名骑兵和2万名步卒,进军的行动真是艰辛备至、吃尽苦头,沙漠的焚风和瘴疠之气使得困顿和干渴更为严重,每10个人轮流乘骑一头骆驼,最后只有不顾一切杀死用处极大的动物,从它的腹中取水解渴。到达半路,就是分别离麦地那和大马士革有10天行程的地方,他们在塔布克的树丛和泉水边休息,穆罕默德不愿超过这个位置进行战争。他公开声称已经满足于和平的意愿,也可能为东部皇帝的军事部署所吓阻。但行动积极而又英勇无畏的哈立德到处扬威,从幼发拉底河到红海尽头的艾拉哈,先知接受了许多阿拉伯部族和城市的归顺。穆罕默德对于基督教臣民,欣然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贸易自由和财产商品,容许他们信奉自己的宗教。[225]他的阿拉伯兄弟过于软弱,不敢限制他的野心,而耶稣的门徒现在却与犹太之敌和好了,而且对世上势力最大的宗教提出优惠的和谈条件,是完全符合征服者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