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瓦伦提尼安三世的继位和母后的摄政(425—455A.D.)(第2/2页)

埃提乌斯和卜尼法斯的能力都可独当一面,在不相隶属的状况下对付国家敌人,但他们过去的经历决定了谁才是普拉西狄亚太后真正赏识和相信的人。在她遭到放逐和迫害时,只有卜尼法斯以永不动摇的忠诚一直大力拥护她,为她提供阿非利加的部队和金钱来铲除叛徒,充分证明了这是她手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同时,埃提乌斯却支持这场叛变,他不仅满腔热血且积极主动,率领一支六万匈奴人的军队从多瑙河赶到意大利边界,前来为篡贼卖命助阵。约翰的早死逼得他不得不放弃有利的条约,虽然他身为瓦伦提尼安的臣民和部将,但内心可能还存着叛逆的念头,继续与蛮族盟友保持秘密联系。帝国以大量的赏赐和承诺,换取这些部族撤离意大利的保证。但对于太后的统治,埃提乌斯始终掌握着最重要的因素而能无往不利,那就是运用奉承和阿谀的手段,竭尽全力拉拢拉文纳的宫廷,拿忠贞和友情的面具掩盖他恶毒的企图。他最后还使出精心设计的阴谋,欺骗他的女主人和一无所知的敌手。就一个柔弱的妇女和一个英勇的将领而言,他们在这方面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疑惑(427 A.D.)。

埃提乌斯私下向普拉西狄亚进言,[8]将卜尼法斯从阿非利加政府调回。同时又派人秘密劝告卜尼法斯,不要听从拉文纳宫廷的召唤。一方面他将判处死刑的命令送给卜尼法斯,另一方面对普拉西狄亚暗示,如果卜尼法斯拒绝回拉文纳,那就是即将发动叛乱的信号。等到误信人言的伯爵为了保护自己,在行省采取各项措施建立军备时,埃提乌斯就吹嘘他有先见之明,岂不知这场叛乱全是他一手促成。宫廷要是能用稳健的态度来检视卜尼法斯真正的动机,他就会重新恢复善尽职责的信心和对国家的忠诚服务。埃提乌斯还不择手段,使出各种伎俩来煽风点火。伯爵受到这些小人之言的迫害,决定孤注一掷,希望能使对方不敢发起攻击,并在必要时能击退入侵的敌军。但他现在率领的是一些军备不振未经训练的阿非利加人,要想抵抗西方的正规军队,而且指挥者是他的敌人,拥有不容他小觑的军事才能,这根本是毫无把握的事,也无法激起大家的信心和士气。在经过一番犹豫不决的考虑后,审慎和忠诚始终在内心挣扎不已。卜尼法斯派遣一个深获信任的朋友,前往汪达尔人国王贡德里克的宫廷,也可说是他的营地,建议双方结成坚实的联盟,并为汪达尔人提供各种条件良好的永久居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