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安条克的叛乱和帖撒洛尼卡的大屠杀(387—390 A.D.)(第2/2页)

此时,狄奥多西的怒气已消,代表民众陈情的主教和议员,有幸得到皇帝召见。狄奥多西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对于安条克民众的行为,像位受到伤害的朋友那样发出怨言,而不是一味仗着皇帝权威,用恐吓的手段来报复。皇帝既往不咎,赦免安条克和市民的罪行,打开监牢的大门,担心丧失性命的议员和富室得以领回自己的田产和房屋。东部的省都恢复了原有的地位,重新闪耀历史名城的光辉。狄奥多西嘉奖君士坦丁堡的元老院,称赞他们不计利害为受难弟兄陈情奔走,将巴勒斯坦的管辖权授予希拉里乌斯,酬劳他为同胞仗义执言的辩才,特别在安条克主教辞退时,以极大尊敬表示感激之意。安条克的市民为报答君王不杀之恩,重新建造1000多座新雕像。帝国四境发出赞颂的欢呼,皇帝深为期许,并公开表示,若伸张正义是帝王的首要职责,那么法外施恩必然是国君的最高享受。

帖撒洛尼卡的叛乱行动,一般认为起因更为荒谬,产生的后果更是可怕。这座占地极广的城市是伊利里亚的首府,为了免于哥特战争的刀兵之灾,修筑了坚强的防御工事,派驻了兵力强大的部队。统领的主将是波特里克,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他是个蛮族。主将的手下有个容貌出色的男孩,这位奴隶引起赛车场中著名御车手的情欲,被波特里克知道后,下令将御车手关进监狱。等到驾车比赛那天,群众见不到喜爱的御车手,不禁大失所望,对观众而言,所看重的是御车手的技术而非品德。加上民众在过去与军队曾经发生过争吵,不满的情绪借机爆发开来。这时,军队为了支援意大利的战事,调走了主力,常有士兵开小差溜走,剩下的兵力在受到狂怒群众袭击时,不足以保护主将的安全。波特里克和几位主要官员惨遭暴徒杀害,还有人将遍体鳞伤的尸体拖在大街上游行示众。皇帝住在米兰的宫廷,接到帖撒洛尼卡民众暴动作乱的报告后,感到无比震惊。波特里克功勋卓著,他的死亡让他的主子感到无限的悲痛和愤怒。但是就当时的状况,只要派出铁面无私的法官,经过审判的程序,就会使行凶的首犯受到严厉的惩处。然而脾气火暴的狄奥多西,无法等待司法程序的调查和审讯,很快决定,部将身上流出的鲜血,要用凶手的性命来偿还。不过,这时他还在宽大为怀和血腥报复之间犹豫,主教热忱的规劝,差点使得皇帝勉强同意网开一面。

但大臣鲁菲努斯几句不得体的言辞,激起他满腔的怒火。在派出信差下达屠杀命令之后,皇帝想阻止命令的执行,但已为时太晚。皇帝在盲目冲动之下,将对一座罗马城市的报复行动交予蛮族,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开杀戒。何况这一攻击计划,是在阴毒、险恶和非法的密谋指使下,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的。帖撒洛尼卡的市民收到以皇帝名义所下的告示,假意邀请他们前往观看赛车。市民对这些娱乐绝不嫌多,观众人数如此庞大,就打消了一切恐惧和疑惑的念头。等人员到齐后,一声令下,出场的不是赛车而是埋伏在竞技场四周的士兵,他们立刻着手行动,展开大屠杀。这场不分外人土著、不管年龄性别、无论有罪无罪的杀戮,持续进行了3个钟头。被杀人数根据最保守的估计也有7000人,更有些作者觉得达到了1.5万人,这些无辜死去的人被当作奉献给波特里克亡灵的牺牲品。一个外国来的商人,可能认为自己不会被杀,提出用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做担保,换取两个儿子其中一人的性命。正在他因不知该选哪位而犹豫难决时,士兵帮他做出了决定,用匕首同时刺进两个毫无抵抗能力的孩子的胸膛。这群刽子手大肆杀戮,以不得不拿出足够的人头来交差为借口,使得这场有计划和预谋、遵从狄奥多西命令行事的大屠杀,让人听得胆战心惊,面无人色。皇帝过去曾长期在帖撒洛尼卡居住,这更是加深了他的罪孽。这座惨遭不幸的城市,它的街道和建筑的外貌,居民的衣着和习性,皇帝都十分熟悉,以至于每次想起,这些都会随时呈现在眼前。后来,狄奥多西甚至感到那些遭他屠杀的人们,好像仍然健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