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态势逆转下罗马大军的撤退行动(363 A.D.)(第2/2页)

罗马人这边没有显著的优势,几名阶级较高的军官被杀或受伤。皇帝本人亲自赶到最危险的场合,鼓舞或引导部队发挥奋勇杀敌的精神,部下受到感召,才会奋不顾身地作战。罗马人的攻击或防御武器都比较重,构成作战的实力也为个人提供更大的安全,但是无法进行长距离和有效的追击。东方的骑兵所受的训练可以在全速之下向任何方向投掷标枪,或是张弓射箭。波斯的骑兵部队在快速而毫无秩序的飞驰中,最能发挥无可抗拒的作战能力。随着时间的流逝,罗马人面临的形势越发糟糕,身经百战的老兵习惯了高卢和日耳曼的寒冷气候,亚述夏天的酷热使他们感到头昏眼花,不断的行军和战斗耗尽了他们的精力。面对行动积极的敌人,在缓慢而危险的撤退行动中,他们为了预防敌人的攻击,只有因应状况打打停停,一切都失去了章法。而随着时间的消逝,补给品愈来愈少,罗马人营地的粮食价格猛涨。[152]尤里安对吃毫不讲究,连饥饿的士兵都不屑一顾的食物,他都会感到满足。他把为皇室准备的补给品,以及用驮马载运供应护民官和将领的粮食,尽量节省下来供给部队食用。这种杯水车薪的救济方式更加深了大难临头的印象,罗马人开始心存最悲惨的想法,认为在他们抵达帝国的边境之前,不是死于饥饿就是在蛮族的刀剑下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