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2章 虎师的复仇(第2/3页)

其实由谁打下灵州这件事情,最多是李多祚和他的部下比较在意,对薛绍来说区别并不大。薛绍在意的是,如果是让安西虎师打下了灵州,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报复、屠杀!

这是薛绍最不愿意看到的。否则,他就不会煞费苦心的说服身边这些弟兄,让他们同意释放舍那啜带着一千骑回草原。

还有一些事情,是除了薛绍以外很少有人知道的。那就是,王方翼从安西虎师被调离(更准确的说是被撤职)这件事情,在安西虎师内部是引起过很大愤慨的。当时薛绍刚刚担任兵部尚书不久,很多安西虎师的部将把怨气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薛绍本人。而薛绍,根本没有机会去解释什么。或者说,这根本就是解释不清的事情。

这些事情,是薛绍从段锋那里了解到的。安西虎师对自己有成见,薛绍认为,这对于远离京城、心性耿直又不懂朝政的戍边将士们来说并不奇怪。其实包括王方翼本人在内,他到现在或许都对自己力主推行“改旗易帜”这件事情,很不认同。

虽然薛绍和王方翼之间有那么一段惺惺相惜的忘年之私,但在重大的政治立场之上“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王方翼会在回京之后扔下一封辞职信就不告而别,但同时又把他自己视为“义子”的段锋托付给了薛绍。

公私分明恩怨了了,王方翼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大气之人,薛绍一直都对他心怀敬仰。而薛绍也不止一次的听别人提起,虽然王方翼对薛绍在朝廷上的一些作为不大认同,但他仍旧称赞薛绍是本朝最杰出的军事统帅,有朝一日还会是青出于蓝的卫公一脉继承者。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薛绍与王方翼之间的这些恩怨。薛绍可以想像,在很多安西虎师的将士们看来,自己就是王方翼和安西虎师的敌人,甚至段锋也是一个“背叛者”。

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误会”就能囊括,而是涉及到大唐军人的忠诚、荣誉和信仰的重大问题。

次日,薛绍和李多祚率领大军启程南下。

临行时郭元振私下对薛绍说,虽然李多祚是我们的老兄弟,但这支军队却不是少帅的“自己人”。他最后劝请薛绍一次,最好还是带上薛楚玉和跳荡军一起去。万一有个什么状况,还是二竿子靠得住。

薛绍拒绝了,他说如果我连面对友军的勇气都没有,又哪里还有资格率领他们一起,去挑战骨咄禄和元珍这样的敌人呢?

郭元振便没再坚持了,只说,等料理完了灵州之事,我们兄弟同心一起干打到漠北去。皇家御率也好安西虎师也罢,既然不能同心同德,那我们就都不强求。

薛绍笑了一笑点点头也没再多说,心中却在想道:世上本就没有天生的同心同德。你们这些兄弟,还不都是我经过多年的努力争取、甚至是强求而来的?

大军朝南进发,行军速度很快。

银川这片大战场,等李多祚率军赶到的时候胜负已定,甚至战斗都已经接近了尾声。心高气傲的羽林卫,可不会仅仅满足于跟在薛绍的身后,捡一些翻了白眼的死鱼。所以现在,薛绍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已经憋足了心气,想要大干一场立下殊功。

然而部队还没有走出贺兰山,薛绍就收到了前方斥候传回的重大军情。

困守灵州的突厥敌军在仆骨部首领乙李啜的率领之下,趁夜突围想要北上逃窜。结果却中了安西虎师的计,落入包围圈中遭遇伏击。仅一战,安西虎师杀敌逾万,并且夺回了灵州城池。

所有俘虏,一个不留全被斩杀了!

听到这里薛绍顿觉心中一沉——如我预想的一样,安西虎师展开了严厉的复仇!

战败的突厥残军向东面突围逃亡,结果慌不择路的跑到了当初韦待价布置疑兵的郁石山上。安西虎师顺势设下了包围圈,躲在一座孤山上的突厥残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俨然已成瓮中之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