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五)(第2/3页)

因为王韶曾上书说银乃是矿生,采光就没了,不比丝绸、瓷器,是源源不竭,谏阻以银回赐大食商人。游师雄知道,这是韩冈在背后推动的。当时西夏控制甘凉路,穷凶极恶,大食商人都是改走青唐线,从河湟入中国。看到他们满载着银绢瓷器离开,韩冈就撺掇着王韶上书。游师雄看韩冈最近的一封来信,对照着之前收到的那篇钱源。说不定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打着铸造银币的主意了。

过去黑汗人所谓的贡使,不说其中有多少是大食商人假扮的,就是真正的使节,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大国,也只会垂涎富庶,而不会畏惧其国威。所以要将黑汗人打服帖了,才能让西域真正安稳下来。

游师雄说着,见范景仍是皱眉,便又道:“别以为王舜臣是只知进不知退的莽夫。天下能写兵书的有几人?王舜臣是一个。”

游师雄还记得王舜臣拿着他所写的行军记事给自己评判时,所感受到的震惊。从来都没想过一名纯粹的武夫也能写出十几万字的记事来,换成是有功名在身的种建中都还好一点。

“竟有此事?!”范景惊道。

立德、立功、立言,所谓三不朽。虽然说《练兵纪实》、《行军记事》之类的兵法记录,远远达不到“不朽”的地步——天下兵书战策无数,也就《孙子十三章》能算得上立言——可用心记录过去,这还是值得肯定的。

“都是韩玉昆逼的。”游师雄摇头,“如今在灵武的赵隆,还有他的表兄李信,都被他逼着写记录。练兵的、行军的、作战的,山川地理、人情风物,成功、失败,全都记下来了。”

寻常儒臣教训武将,都是让他们读书。不是读兵书战策,而读经、读史、读春秋,但韩冈却反过来,让他们写书。写经验,写教训,每天都要记录读书和做事的心得。

这明显比单纯让他们读书更有效。为了写好书,作好记录,就不得不去多读书,不得不去了解地理、历史。就是王舜臣,也是不得不灌一肚子的墨水下去。

游师雄与他深谈过许多次,比起寻常的士人,王舜臣明显地在见识上要胜出许多。

所以游师雄对王舜臣有信心。

已经习惯了“每日三省吾身”,这样的将领就是一时犯错,也不会有大败。后手不知有多少,转头就能将局面给维持住。

当真以为王舜臣在西域的节节胜利,是因为他是个猪突豨勇的猛将的缘故?

能领军远征万里的大将,哪有可能赢得那么简单!

……

大宋的战旗始终飘扬在末蛮城头。

三天了,王舜臣每天都要遣兵出去活动筋骨,一次离得比一次更远,而每一次都让心存侥幸的黑汗人丢下百余具尸体。

不过黑汗人的前进营地也在这三天里彻底地稳固了下来。一里半的距离,王舜臣终究是没有率部攻到那里。

当营盘稳固,有了更多的底气,黑汗人的统帅便派出了劝降的使节。

王舜臣揉着鼻子。

风从帐门处吹过来,一股子混合了体味和香精的味道直冲囟门。

他怀疑这名使节是不是在香水桶打过滚,不然怎么会有这么重的味道。能用得起香精的必然是富贵之辈,眼前的使节应该就是。但男人用上香精,王舜臣还是觉得不习惯。而且鼻子更不舒服。

王舜臣只顾揉鼻子了,使节口音诡异的官话,他半句也没听。见那名使节终于不再张合着嘴,他抬了抬手,“拖下去。”

两名亲兵立刻上来了,架起使节就往后拖。使节胆子倒是很大,拖出帐门后还是在高声喊着莫名其妙的话。一遍遍的重复,好像是在念咒语。

亲将随即进来了,向王舜臣请示,如何处置黑汗使节和他的随从们。

“怎么处置?”王舜臣一脸惊讶,瞪大眼睛,“难道本将命人将他们拖下去,是为了请他们吃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