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中)(第2/3页)

快答应啊!

怎么还不答应?!

赵煦端正的坐姿也变得前倾,紧紧握着拳头,恨不得撬开蔡京的嘴,让他答应下来。

……

小皇帝并不知道蔡京正在全力转动脑筋。

殿中侍御史的思绪正风驰电掣,飞速地搜检韩冈话中的漏洞和重点。

没过多久,蔡京终于笑了。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所谓宰相。”他慢悠悠地开口,“三代曰冢宰,春秋、战国曰相。秦曰丞相,汉为相国、司徒。南北朝时,官制混乱,中书、尚书、门下、仆射皆为宰相。唐时则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至武周,又曰同凤台鸾阁三品平章事。而今之宰相,须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方为真宰,又有枢密使分宰相兵权,故而有两府之谓。”蔡京眯起眼睛盯住韩冈,“宰相之称如此多变,蔡京倒想问一下韩宣徽,十年之后,可还有两府在吗?”

多少朝臣恍然大悟,韩冈这是玩弄文字伎俩,以他的能力,加上太上皇后的支持,十年之内将两府改换名称又岂是难事?

而且之前蔡京还说韩冈不在西府,却预西府之事,是有实而无名的枢密使。若是日后韩冈在宣徽使任上处置朝政,宣徽使也就是宰相了。那时候,韩冈的确不入两府,但他依然是宰相啊。

只是章惇和蔡确交换了一个眼神,同摇头,完全不对。

蔡京他太不了解韩冈了。

韩冈在意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气学,宰相、枢使的权位,在他的眼里根本不算什么——至少是现在如此。

这就是韩冈为什么几番违逆太上皇,又跟王安石闹得不愉快的原因。

也正是他为什么能够轻易地辞去枢密副使的原因。

心不在此!

韩冈果然是直面蔡京,眼神凝定,不稍移半瞬,“誓者,约束也。小人为誓,或是反口复舌,又或是在字词上喋喋不休,以为背誓之由。而君子之誓,一诺千金,却没有钻字眼的道理。如果殿院觉得韩冈没说明白,那就再确定一点:只要殿院肯终生在京外为官,韩冈终生不掌文武大政。天子、圣母、百官,皆在殿上,尽可作证,以约束韩冈。”

韩冈的话,打碎了任何侥幸之心。宰相之权,就在于“总文武大政,号令所从出”。韩冈明明白白地说他放弃了,只要蔡京愿意牺牲自己在官场上的未来。

蔡京的脸色在刹那间失去了血色,变得脸青唇白起来。

只是没过多久,他就咬起牙。

不入两府,不做宰相。才三十岁的韩冈竟然敢于拿出这样的赌注,可见他本人也是有一股子疯狂的赌性在。

不过韩冈有赌性,难道他蔡京没有?

韩冈既然敢拿着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宰相位置在赌,他蔡元长区区一个殿中侍御史又如何不敢赌?!

只要名声还在,一切皆有可能。日后的时间长得很,肯定有翻盘的时候。

前后盘算清楚,蔡京扬眉望着韩冈:“既然宣徽如此说,蔡京便舍命陪君子又如何?为皇宋基业,蔡京又何能退让?就是辞官复为布衣又如何?”

蔡京终于拼上了,赌性重,又敢拼命,再有些能力,这样的人,蹿升起来肯定不难。

对这样的蔡京,韩冈只回以冷冷一笑,“到现在才应承,殿院你这是忠心?还是算计明白了?”

蔡京脸色变了,冷声问:“宣徽此是何意?”

韩冈摇头,冷笑道,“忠者。敬也。从心。中声。发自于心,表之于行。心动、意动、行动,此当是瞬息间事。如果殿院真的是一片忠心,方才为何会犹豫那么久?”

越是聪明,想得就会越多。韩冈突然提出来的条件,谁听了都不会相信,接着就会认为韩冈有什么诡计在里面。

不要说以蔡京的心性会这么想,就是满朝文武都会这么想。

脑子里转着这样的念头,如何还能一口应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