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军心可用(第2/3页)

他们大都听不懂贾琮在说什么,却知道一个道理:

好战必亡!

可是,如今朝中文臣早已形成共识。

武王不喜新党,若非有储君在,怕朝廷早被武勋将门占据。

所以,就算之前曾和储君发生过剧烈冲突的新党,此刻也唯有全力扶持储君坐稳储位一途可行。

只是如今看来,这位太子,并非垂拱而治的圣天子啊……

武王此时也开口提点了句:“太子,草原风大,冬日风雪暴起,可积十尺深雪,筑城艰难。”

这还没算高到无法想象的成本……

贾琮却笑了笑,道:“父皇放心,儿臣手下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种石灰泥,效果堪比糯米汁浆,但造价十分低廉。又有人改良了烧砖火窑,极大的节省的烧砖时日和产量。有此二种营造利器在,草原筑城,远比曾经简单,花费也不会很高。”

武王闻言,出神的看着贾琮,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一直不长脑子的宣府总兵刘焕章此刻福如心至,大声道:“此为天降圣明太子于我大乾,臣为吾皇贺,臣为大乾贺!”

这老丘八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出,连武王都唬了一跳,随诸将侧目看向刘焕章。

刘焕章见没带起动静,反而让人看二傻子一样围观,恼羞成怒,冲周围主将大骂道:“看甚看?肏恁娘的!俺老刘也是读书种子,书香门第!”

“哈哈哈哈!”

满帐将帅纷纷大笑起来,不过目光却依旧在面色淡然的贾琮身上。

天家有此方略在,实在是军方之福!

过去十四年,他们这些功臣一直被禁在九边不得动弹,克扣军饷,千方百计的打压削弱,让人寒心。

但今日,他们终于看到了盼头!

军方,必将大兴!!

若能以军功搏富贵,哪个狗娘养的才会愿意窝在边关苦寒之地,敲诈勒索种地喝兵血。

大丈夫,当持三尺青锋,提十万雄兵,纵横天下!

……

入夜,慈宁宫。

寿萱殿内,叶清一边和黛玉一起,陪太后用膳,一边极尽讽刺的拿贾琮开涮。

今日她是真被打击到了……

原本她极自信自己的胸襟抱负,颇有望遍天下年轻俊杰无敌手的寂寞感。

但今日,贾琮实打实的给她上了课,让她明白什么叫井底之蛙。

她想破脑袋都想不通,贾琮哪来的这等眼界?

她也想不通,贾琮藏在何处的诸般底蕴……

所以只能拿贾琮的无耻来说事。

但是她自己也明白,这等说嘴对于真正办大事的人来说,根本是个笑话,通常只有弱者才会喋喋不休。

可她还是忍不住,太气人了!

贾琮无所谓,可武王却听不下去了,咳嗽了声让叶清闭嘴后,对贾琮道:“太子今日,颇得军心,比朕所料想的更好。方才便有二三十位大将同朕陛辞,要连夜折返回边关,准备起兵南下。还有些人最迟不超过明日,大都也要开拔。不过太子,会不会过急了些?”

太后虽听不懂这些,但她却知道一事:“哎哟,这是要打仗了么?还在国丧期,如何能轻动刀兵?”

贾琮忙道:“太后放心,并未动刀兵,只是让九边大军往邕城集结,十月之前都不会有战事,还早。”

太后得闻不在国丧期间起刀兵,也就作罢了。

贾琮又对武王道:“父皇,趁着九边大军还未彻底堕落,还有挽救的余地,儿臣才作此安排。这十数年,曾经天下无敌的边关大军,几乎被养废了。若是将这几千万两银子的饷银真的一下发下去,那连最后挽救的余地都没了。如今咱们有银子,各府夏粮已收,也有粮草,万事齐备,如何行不得?至于大军行动所需要的民夫,可从齐鲁之地招募,不是服役,而是以工代赈,发银米,极大的分流灾民。将这一条大道趟熟了,往后也利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