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敲打(第4/5页)

却不想贾琮话锋一转,语气又淡淡道:“只是念及你们祖上薄有微功的份上,也念及……如今国事艰难,孤暂不深究。朝廷如今难啊,江南雨水不断,江河泛滥,河工吃紧。如此倒也罢,偏齐鲁又半年无雨,赤地千里。数百万百姓,面临饥荒之灾。今年内务府一切珠宝、绸缎、瓷器、茶叶、御酒的采买,全部终止。预算银两,悉数拨付齐鲁,用以赈灾。只是,仍有百万石粮食的缺额……”

话至此,殿内诸人若是还不明白今日鸿门宴为何而来,也就活该当死了。

自内务府总管大臣董殿邦起,凡是这些年心里有鬼的,无不纷纷慷慨解囊,为朝廷为殿下分忧解难。

越是自知屁股不干净的,出手越大方。

有的人连贾琮都为之侧目……

不过这些人也是没办法,殿内还有一队锦衣校尉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要是不能让殿上那位满意,清算起来,他们全部家产保不住不说,怕连阖家脑袋也保不住。

当近百位内务府官员和皇商们一一报出他们的数字后,贾琮用心算了算,大概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足够先解眼下的燃眉之急。

齐鲁倒也不是完全没粮,偌大一个省份,怎会彻底绝粮……

关键是,因为绝收成为定局,现在山东各地的粮价一日三变,涨的让人害怕。

然而越是涨价,各处粮米商铺也就越是惜售。

商人逐利本是天性,若是放在嘴边的肉不吃,那也不能叫商人了。

但他们这般,却造成了恶性循环,让粮价越来越高,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齐鲁之地的百姓缺少信心,他们不知道朝廷会不会赈济。

有这一百多万石的粮食送进去,除了能立即打压下粮价外,还能让百姓对朝廷生出信心。

这一点,比粮食本身都要重要。

自古山东多不屈之民,虽出不了皇帝,但土匪妖教却是层出不穷,譬如白莲教。

若是让人趁机在齐鲁生事,必成大祸。

等到那时再平叛,花费的代价超乎想象。

所以,贾琮今日才不得不想出此计,暂缓难局……

看过记录“纳贡”的名单后,贾琮缓缓点头,道:“诸卿能有此忠孝之心,孤甚慰之。这些粮食,不必运往京城,直接送至齐鲁便可,一个月内,那里会有锦衣卫和齐鲁府衙之人接收,正好,如今江南夏粮收获。孤听说,两湖今年是个丰收之年……以大功赎大罪,用这些粮米救活万千百姓的性命,赎去尔等这些年犯下的罪过。对于过去的那些事,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你们一时糊涂。但孤还是要提醒你们一回,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若再有人打着天家的名义,胡作非为,莫要怪孤不念你们旧日之功,绝不容情。”

“臣等绝不敢再犯。”

……

“什……什么?!”

贾家后街,薛家宅院内,薛姨妈听闻薛蟠随行伴当回来报信之后,恍若被天雷劈中一般,唬的魂飞魄散,险些没昏过去。

她做梦也没想到,东宫好好的将她儿子薛蟠招去,竟会被下了诏狱!

她原还以为,是为了商议太子成亲之事……

薛姨妈涕泪登时流了下来,慌乱没了主意。

连宝钗都面色发白,在里间让婆子传话,代她问外面薛蟠的长随,到底发生了何事。

那长随也是听内务府中薛家世交之人传的话,将明德殿内的事大概说了遍后,宝钗也就大概明白了贾琮的心思。

面上露出苦笑来。

她想过贾琮或许会敲打她娘一番,但没有想到,会用这种方式,也没想到,会敲打的这样狠。

薛家这回,怕要将整个家底儿全部送进去。

不过……

贾琮这般做,或许也是为了怕日后,她这些娘家人,再打着她的招牌行事,惹出祸事来,再让她作难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