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伦之乐(第4/5页)

“好魄力!”

不管成不成,只凭贾琮这份心思,这份气概,就足以令武王激赞!

自古而今,英雄多难免虎父犬子之伤。

但武王觉得他极幸运,他这失散多年的儿子,比他想象中还要出色,还要优秀!

或许这是上天,对他这十数年来所吃的苦楚的弥补吧……

当下时代,向来讲究严父,动辄打骂才能在棍棒下教出孝子来。

如武王这般几无底线的宠溺,让太后都觉得不大习惯……

贾琮也有些不好意思,笑道:“主要是因为有父皇在,儿臣如今也算有了靠山,不用再一个人单打独斗搏命求生了。自然想抓住机会,多做些大事。”

武王闻言,微微眯起了眼,看着贾琮无比怜爱也隐隐泛起红光,道:“这些年,是朕,对不起你……”

此言一出,太后等人面色骤变。

太后脸色甚至变得凄惶起来,因为她心里明白,天家许多罪孽,都源自她那一句“去母留子”。

叶清面色也肃穆起来,她这个九叔,到底乃天子。

天子一言,可流血漂橹!

真要为了愧疚而追究起前事来,许多人都无法下台。

其中就包括贾家。

叶清倒不是担心贾家,只是她也明白,贾琮对贾家诸人还是有份亲情在的。

可看着武王眼中危险的红光,连她都为之心惊肉跳,她看得出,武王是真的起了杀心。

如果此刻贾赦夫妇还活着,叶清相信,她这位九叔,会让他们尝尽世间最毒的毒刑,求生不得,求死也不能!

若非贾家还有一个贾政在,对贾琮多有疼爱。

那么现在的贾家,早已化成齑粉,鸡犬难留。

叶清看得出来,贾琮自然看得出武王的不对之处,他笑了笑,温声道:“父皇,儿臣能有如今的心性和手段,多亏幼年的磨难和历练。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儿臣便是如此!往后,儿臣的皇儿,也当多受磨炼挫折,不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

“哈哈哈!”

当下时代,无论男女,谈及婚姻大事,都该做羞涩状,哪有贾琮这般,当着太后、武王甚至叶清和黛玉的面,大谈育儿经的。

若是寻常父亲,譬如贾政,宝玉敢这般说,非将他的好皮揭下来不可。

但武王却因此自豪大笑,他是真心希望贾琮早日能有龙子诞生,让他见一见亲孙子,那他才真正死而无憾了。

等一起用完晚膳,贾琮却要起身告辞了。

太后看出武王虽不说,但其实还有些不舍,便问道:“太子何不多陪陪你父皇?”

贾琮笑了笑,对太后和武王道:“儿臣身边人初次入宫,儿臣原本答应中午就带她们好生逛逛新家,却被政事耽搁了。晚上却不能再失言,其实对儿臣而言,做一个贤明的皇太子,并不比做一个好家人更重要。”

武王点点头,笑道:“你比朕好,也比朕品格更贵重,去吧,她们也是你的家人,多陪陪吧。”

当年,他每次出征归来,都会好好的陪陪孝纯贤皇后的……

太后见贾琮邀黛玉一并前往,却没邀叶清,登时心里很不高兴起来。

可是再看看她最宠爱的幼子,也用宠爱的目光看着太子离去,老太后发怒的心思登时没了,也算是一物降一物……

不过太后又不甘心自己娘家唯一的侄孙女儿被冷落,一咬牙,唤道:“元寿且等等!”

贾琮顿住脚,愕然回首看来,就见太后指了指殿内摆着的箱奁,道:“哀家也听不明白你们父子二人的家国大事,但明白你要做那么些事,银子总是不够使的。这些东西,是哀家一生积攒,原都要留给小九儿当嫁妆,可她既然自己选择跟了你,还偏傻不在乎名分,那这些嫁妆哀家就给你罢,你拿去了使。只别忘了,好生待小九儿。不然你纵是哀家的亲孙儿,哀家也是不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