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清冷(第2/3页)

贾政面色古怪忍笑,见贾母沉下脸来,责怪道:“不许胡说,老太太何曾见你头疼?不过是关爱你。”

贾母道:“我也是奇了,这满朝文武大臣,王公勋贵无数,那么多人,怎就偏让你去?朝中无人了么?”

不止她奇,王夫人、薛姨妈等人也奇。

倒不全是看不起贾琮,实在是贾琮年轻太轻了些。

这点上,贾政却是知道一些,他笑道:“老太太不知,江南之地,遍地文华,多有大儒名士,德高望重者,纵是官府也不好强为之。朝廷中虽高官无数,可他们若去江南,也是要在那些大儒面前伏低做小的。敢不敬者,必为天下士林唾弃,因而江南更换几任督官,也不能推进新法。吾家琮儿却不同,一来贾家本就南省大族,不会被人视为异己。二来琮儿恩师松禅公与牖民先生皆为天下师,又是一重便利。其三,琮儿自身文名远传江南,多少江南故旧曾书信于我,想求得琮儿墨宝。他下江南,的确最便利不过。”

贾母闻言,却皱眉道:“那岂不是让他去做得罪人的事?若是也在南省横冲直撞一番,那么多老亲世交还不被得罪干净?”

贾政闻言,面色一滞,也没甚法子……

贾琮淡淡道:“老太太,琮去处理此事,好过其他人去。朝廷推行新法,乃是皇朝大政,任何人,任何家族都不能抵挡。朝廷派贾琮前往,便是最后一道怀柔的底线,若还有人抗拒,接下来之事,便没那么好说话了。说到底,江南巨室们都是理亏的一方。这个道理,总会有人明白,明白人会记着贾家的好的。”

贾母沉声道:“那不明白的呢?”

贾琮垂下眼帘,轻声道:“不明白的,想以螳臂当车来阻碍国朝大势之行,这等糊涂人和糊涂家族,必将化为齑粉无疑。家族想要长保富贵,就要看得清大势。看不清还不听劝,执迷不悟者,神仙难救。他们若想怨恨我,那便去怨恨吧。总不好为了几个糊涂的,就累的大家一起倒霉。”

贾母:“……”

老太太终于明白,她为何总是喜欢不起这个孙子了。

除却其母的缘故外,还有就是,这个孙子太得理不饶人了,虽说他的话有道理,却实让人下不来台,可气!

而且,也太清冷了些。

那么些世交老亲,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说舍弃就舍弃!

许是幼时的遭遇,让他寡淡恩情……

愈是如是想,贾母心里越揪得慌。

她担心她死后,宝玉该怎么办……

正这时,却听贾琮看着王夫人身边的宝玉笑道:“宝玉,可想随我往南边走一遭,游学一番?此行先去金陵,再往姑苏,链二哥和林妹妹便在那处照顾姑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大有进益。”

宝玉闻言,猛然抬头,一脸的惊喜,眼睛放光。

不过当目光看到贾琮身边的贾政盯着他时,全身瞬间僵硬,差点发了癔症……

贾琮对贾政笑道:“先生数次写信于侄儿,邀我往南边游学。然今侄儿身兼武职,怕难以再行文事。不如让宝玉、环儿、兰儿此次随我南下,寻入名师门下,得以教诲,也好早日成才。”

贾政闻言,登时心动。

他一直以为,贾琮能有今日成就,多亏了松禅公之教诲。

若宝玉、环儿和兰哥儿也能寻得名师,那……

见贾政意动,王夫人忙赔笑道:“老爷,宝玉身子不大好,哪里敢出远门?再说,老太太也不放心,必要牵肠挂肚……”

贾政闻言,看向贾母,隐隐劝谏道:“总要长进些进益些才好……”

贾母沉默了稍许,叹息一声道:“当年你和太太管教珠儿时,我何曾多过嘴?自家老子管教儿子,天经地义的事。可是,珠儿啊……”

听贾母提起长子,贾政王夫人都变了脸色,王夫人更是啜泣出声,李纨也掉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