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惊呼(第2/4页)

八大国公中,唯有镇国公、修国公、理国公三家公府,依旧承袭亲贵之爵。

余者,包括荣宁二公府,皆沦为宗亲之爵。

甚至似宁国之流,即将沦入不入流之地。

而就算是三个依旧为亲贵之爵的国公府,如今最高封也不过是一等伯。

都是靠熬年限熬出来的爵位,并无多少军功……

昔日权威盖世的四王八公,如今多只能凭借祖宗昔日威名勉强度日。

倒是贾家荣国府勉强还能支撑,因为荣国府与旁家不同,上一代出了个“异类”贾代善。

功勋盖世,不弱祖辈,袭了一等荣国公之爵。

如今代善虽故,可遗孀史老太君尚在,与诸多权贵府第的平等联系就在。

身上又有一等国夫人的诰命,这才支撑着贾家门楣不倒。

史老太君若是过大寿,不止宫里及诸王公大臣,连朝廷礼部都要专门来贺。

也因此,在贾家两府中地位最高。

这,便是贾琮谋划所在。

在贾家,贾赦,并非无敌。

……

对于外面流传的一些坏名声,贾赦自己也是知道的,但他真心觉得冤枉。

旁人若说他不好好做官,不去九边戍边,传承祖宗亲贵爵位,他心里也有委屈。

哪里是他不愿去?

哪个不愿起居八座,八面威风?

只是他年轻时不懂事,一失足成千古恨。

落下一个荒唐的名声,哪里还有脸再去做官。

更何况,让他这样一个身骄肉贵的贵人,去九边当劳什子大头兵,那成何体统?

再说,即便有错,也绝不全是他的错。

不,这根本就不是他的错!

是当年那个下贱狐媚子女人,勾引教坏了他。

是当年那个不懂事的发妻,也就是贾琏生母,不知道夫为妻纲的道理,不知道体恤他的难处,才闹出了那么大的风波。

是家里老爷子、老太太偏心,不知道什么叫长幼有序,想将家俬都给他们偏爱的小儿子……

面对这些,他能怎么办?

他也无能为力啊。

所以,承袭不了亲贵之爵,做不得大官,他就只能每日窝在家里享福受用了。

其实,他心里也很苦的……

不过贾赦从来都不是委屈自己的性子。

吃的好喝的好,玩也玩的开心。

虽然住的只是一套并不大的偏院,却也被他拾掇的精巧玲珑。

亭台轩榭,小桥流水,一应俱全。

此时已入秋,百花凋尽,唯有菊花正艳。

一座曲折的白石小桥,两侧岸上,点缀着一束束娇艳的菊花……

自然不是寻常百姓人家所种菊花的黄色,而是泥金、雪青、墨、绿等奇色。

再搭配着小小河流中几只悠然自得的戏水鸳鸯,河畔边几株或赤红或金黄的枫树……

端的一副好秋景。

“老太太慢些!”

午时刚过,小桥的对面,忽地传来一阵高声笑语。

一群身着锦衣华服,光彩照人,贵气逼人的人群,缓缓出现在桥头上。

人群当中,一位满头霜发的富态老太太,满面笑容,由众人簇拥着过桥。

不是贾府中最尊贵的贾母史老太君,又是何人?

而高声笑语的,便是贾府鼎鼎有名的“泼皮破落户”,人称凤辣子王熙凤。

贾母由她和最亲近的丫鬟鸳鸯搀扶着,缓缓过桥。

在三人周遭,还有十数人。

居北两人是两位皆已过中年的男子,气度不俗。

时而笑言两句,哄得老太太点头笑语。

其中年长那位,一身奢贵气派,目光中多有傲气。

指点着这小花园,好似在指点江山。

他便是这座偏院的主人,荣国公长子贾赦,字恩候。

而另一人,看起来倒不像世家勋贵,身上多有儒雅之姿。

也不与贾赦争辩什么,只是不时的点头含笑。

此人便是荣国次子,贾赦之弟,荣国府如今真正的当家人贾政,字存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