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帅才李文忠:不动如山,动如脱兔(第4/7页)

李文忠去岁随常遇春回师时曾路过这一带,地理甚熟,所以能在竹贞的必走方向提前布置了一个大口袋。

所以,竹贞大军急急忙忙、得意洋洋、群羊一般奔进无名谷之时,突然听到左右山梁均响起明军号炮,全军立时呆了!

前方斥候兵急报:“将军,大事不好!前方谷口被乱石堆积,已无去路!”

后卫来报:“南蛮骑兵没有追进谷内,于山谷入口构筑工事,看来是准备断我归路!”

竹贞不用查看地形也深知无名谷地势,这里简直就是一处神仙山谷,顺谷流淌一道山溪,溪水潺潺,水甜可口;谷内树木葱绿,野花绽放,野蜂飞舞,蝴蝶翩跹,若来此消暑?好地处!来此避寒?好地处!但是,来此作战?死地也!

只怪自己一时大意,急切进兵忘记了左右分兵掩护主力,现在后悔已迟,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左右土坡陡峻,别说战马,就是攀援高手也上去不得,莫非全军要饿死在此谷不成?

饿死事小,渴死事大,倘若前面明军堵塞了这道山溪将会如何?

竹贞也不愧一军主将、大元平章,面对绝境反而如获重释,安详下令:“全军就地扎营,趁山溪尚有流水,举炊进食即可。”

左右请示:“将军,前后左右如何设置警戒?”

竹贞笑了:“警戒么?自有明军替我们警戒,我等就别费气力了。”

“左右山梁南蛮若抛下石块檑木怎么办?”

“暂时不会,假如不出本将所料,先抛下的或许是问安书信。”

“那……那我大军如何进退?”

“别操心了,自有明军通知我们。”

部下人人狐疑不定:莫非平章大人有什么奇计妙策不成?如此绝境,如此气定神闲,真正高人中的高高人!

竹贞大人的确高人,神仙般猜透了李文忠的用意,果然不出竹贞所料,从左侧山梁射下一支响箭,不一会一名元兵送上书信一封,上面寥寥几字:“大同一别,思君甚切,今君虽入死地,又何须必死?大明左副将军文忠,置美酒羔羊等待将军回书也。”

没有什么犹豫,竹贞吩咐亲兵立即备马:“本平章亲自前去同南蛮谈判,尔等约束将士安静勿躁,静等回音。”

山谷长得很,竹贞一去竟然半天才来回音,却是站在山梁上向部下传令:“为全军将士生计着想,本平章决定忍辱负重,归降天命圣主,孩子们放下兵器吧!”

这还有啥说的?双方将士们终于没有流血就结束了战事。

李文忠军帐之内还当真准备了烤羊羔外加烧刀子烈酒,李文忠亲自把盏为竹贞压惊,酒宴正酣,文忠举杯谦恭问计于竹贞:“晚辈曾闻太尉蛮子骁勇善战,部下三万铁骑均为死士,前辈不妨教我破彼之策。”

竹贞沉吟片刻,长叹一声:“某知天命不可违,逮逢圣主,已是万幸,安敢不尽微功?有一计在此,供将军斟酌。”

“愿闻其详。”

“某今晨曾派人送信于太尉蛮子,请他准备我大军扎营之地,贵军若能打我军旗号,蛮子必然大开山门迎接,那时……惭愧呀!”

李文忠立即肃然起身,深深一躬:“将军深明大义,晚辈代万千生灵向将军致谢,此大功小将必当上奏皇上,求加封赏将军。”

竹贞慌忙起身回礼,一再解释:“不求封赏,不求封赏……在下只是深知,我军所带粮草仅够十日支用,想必左副将军所携带也不会太多,不拿下白驼山便无法进军上都,上都不克,我军食从何来?为全军将士生计着想而已。”

一场压惊小酒之间,白驼山蛮子太尉的命运也就在酒桌上被敲定了。

104

白驼山位于察罕脑儿西北六十余里,两座主峰几乎拔地而起,远远看去,形似马鞍,所以当地人也称呼为“鞍子山”,但由于整座大山海拔都高于周边,一年中将近六个月山头积雪,两座主峰加上山脉,恰似一头卧着的白骆驼,因此又称作:“白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