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初战庆阳:张良臣的钓鱼行动(第2/5页)

就算王保保铁心幸灾乐祸,甚至扣留了自己,还有这几人能远赴漠北上都搬兵请援呢,到时皇帝的圣旨到了宁夏,你王保保能公开不尊皇命?如此庆阳之危可解也!

至于没有了自己主持的庆阳能不能坚守到援兵到来?张思道信心十足:留下守城的是自己的兄弟张良臣与平章姚晖,对于自己一奶同胞的弟弟,张思道再信任不过。

张思道又名张良弼,其实良弼也是良臣的意思,哥俩几乎就是同名,但做兄弟的这位良臣却更应该称为“良将”,其人自幼聪明伶俐,酷爱习武,兼习兵书,因此文武双全,长大后骁勇善战,在军中惯有“小平章”之称谓。

尤其令张思道放心的是,良臣兄弟还收了七位真正“良将”为义子,这七人更是非同小可,可以说是“威震关中”!金牌张厉害吧?那是被人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沙场战将呀!可是,关中一带山贼与与其作过战的王保保军中都这样流传:“宁碰金牌张,莫遇七条枪!”

七条枪,就是指良臣的这七位义子,因为他们惯用的马上兵器都是长枪,进而创出了这绝响的名头!

老谋深算的张思道一切都算计到了,恰恰没有算透王保保的狠劲儿:抵达宁夏之后,王保保大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当场将张思道捆了个死猪相似,尤其令张思道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王保保对自己一行来了个连锅端,管什么金牌张、银牌李,论什么有无旧怨,一律逮捕!

其实也很简单:王保保既然对这“关中四将”之一动了手,焉能让其随行人走脱?到上都喊冤告御状?

消息传到庆阳,那张良臣还能甘做元廷的“良臣”么?因此,张良臣献城归降既合情又合理,不由得稳重老道的徐达信之不信。

但是,有句大家都听说过的俗语:打了一辈子雁,竟然被雁啄了眼!这种意外就在徐达这里出现了:张良臣压根就没有归顺大明的意思,正在抛出诱饵,布置一个圈套,等着逮一条大鱼向元廷报功!

在张良臣看来:兄长被执是张家与王保保的私怨,焉能因此而误“国家大事”?

张家一门既然做了汉奸,那么,“大义所在”就是要将汉奸进行到底,良臣么,蒙古人的良臣又怎么了?总比委屈在一个乞丐起家的和尚手里做“良臣”光彩!

庆阳城头,张良臣举目远望,得意洋洋的明军终于来了,唯一令张良臣遗憾的是:徐达没有亲来庆阳抚慰“三军”。

否则?嘿嘿!一条绝大的大鱼可就被活煮进了我的火锅也!

53

右丞薛显其人,我们前文已经提过,曾在太原战役中与傅友德各率五十名敢死队员联手冲击过王保保的一万前锋铁骑,稳住了明军差点崩溃的防线,也就是说,在战场厮杀方面,与傅友德相差不多。

朱元璋曾对其有过一句评语:“勇略冠军,可当一面。”——这句话的前半句充分说明了薛显上了战场之后的胆略与武艺;后半句就不是“超猛”这么简单了:“可当一面”,这是啥评价?是相当于三国张飞那种级别呀!粗中有细,大智若愚!

插句闲话:据史载,薛显有个与副将军常遇春类似的毛病:“擅杀”!

这里说的“擅杀”不是在战场上胡乱砍杀,是类似常遇春一次干掉三千战俘的那种荒唐嗜好,这对薛显的仕途进步产生了根本影响,据载:薛显在战后论功行赏之时,因此瑕疵“止封永城侯”。

可见,以“擅杀”闻名青史的朱元璋并不喜欢“擅杀”的将领,朱元璋“擅杀”的是对自己有威胁的人,甚至是具有潜在威胁的人,从没有过朱元璋下令杀俘的不光彩记录。

书归正传:薛显今天面临的不是普通的战场,严格说是张良臣精心挖好的大陷阱,这对于被皇帝认为“可当一面”的薛显是个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