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功的皇帝,失败的父亲(第3/10页)

康熙皇帝数落说,最不同寻常的是,太子殿下每天晚上都要逼近皇帝避暑的御帐,从帐缝向里面窥视,令皇帝不知道是今天会喝到毒酒,还是明天会被害,从而日夜胆战心惊。说到这里,老泪纵横的皇帝竟然扑倒在地,吓得群臣手忙脚乱地把他搀扶起来。皇帝说,几年前,索额图暗中帮助太子“潜谋大事”,被皇帝发现后,处死了索额图。如今,太子是想为索额图复仇,所以才会结成党羽,犯下种种罪孽。随后,皇帝下令将太子身边的人,处死六人,流放四人,把太子本人捆绑看押起来。

九月十六日,康熙皇帝返回北京,立即召诸王贝勒、满朝文武齐集午门之内,宣布废太子。在祭告天地、祖先、神灵的祭文中,有“虽然有许多儿子,却都远远不及自己”之语。废太子胤礽看到祭文后,对康熙皇帝说:父皇责骂的罪错,所有事情都事实俱在,唯独说我有弑逆之谋,我确实没有这个心思。

皇帝命令把锁在儿子脖子上的锁链解下,仍然将他幽禁于咸安宫中。

至此,实情究竟如何?索额图到底是怎样帮助胤礽“潜谋大事”?还有什么事情令康熙皇帝“难说出口”?全部成为了历史谜团,至今没有人能够考证出令人信服的说法。

不久,康熙对廷臣们说:“过去,索额图出于私心,倡议让皇太子穿衣、器具都用黄色,一切礼仪制度差不多都和我一样,太子的娇惯放纵都是由此开始的,索额图实在是本朝的第一大罪人!”

就这样,索额图——皇后的叔叔、皇太子的叔姥爷、帮助皇帝扳倒鳌拜的第一功臣,变成了第一罪人。

事实上,发生在皇太子身上的一切,究其根源,恐怕他的父亲康熙皇帝难辞其咎。因为,如果没有皇帝的首肯,索额图这位叔姥爷是没有可能对皇太子“娇惯放纵”的。

历史学家孟森教授曾经极敏锐地指出:早在二十多年前,康熙朝名臣汤斌做太子的老师时,事情就已经很棘手了。

事情发生在康熙二十五年,当时皇太子十三岁。皇帝准备为他找一个好老师。主持朝政的明珠、余国柱等人向皇帝推荐了汤斌,说是“辅导皇太子之人,非汤斌不可”。汤斌是最具盛名的清官,又是学识渊博的理学名臣,皇帝很中意,下旨把汤斌从江苏巡抚任上,调到北京来担任太子教育的最高负责人。看起来,这是明珠等人荐贤和皇帝对汤斌的重用。谁知,其中却有着明珠等人极阴暗而不可告人的动机。

当时,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受到皇帝的特别信任,是首席大学士,另一位大学士余国柱则是他的忠实战友和追随者,其他内阁成员基本要看明珠的脸色行事,满朝文武也没有人敢于违背他的意志。

索额图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除他本人的能力、剪除鳌拜的大功之外,皇后的叔叔这层身份可能起了很大作用。明珠则不同,他是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才干,在底层一级一级干上来的。康熙三年,皇帝还没有亲政时,明珠已经升迁为内务府总管。康熙亲政后,明珠历任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兵部尚书,还充当过皇帝经筵讲官,可见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

三藩之乱时,明珠力主应该撤藩,索额图坚决主张不能撤。为此,吴三桂起兵后,索额图曾经请皇帝杀掉主张撤藩的明珠等人。皇帝说:“主张撤藩是我的主意,别人没有罪。”从此,开始重用明珠。在册立太子的康熙十四年,将明珠调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两年后,便授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三藩之乱平息后,皇帝曾经很得意地对大家说:“唯有明珠几个人懂得我的心思。当时,还有人建议杀掉他们,我要是听了他们的话,这些人都要含冤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