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计太后”孝庄:后宫藏针,魅力无穷(第4/10页)

关于这段故事,历来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庄妃在三官庙中前后逗留了几天几夜,方才说服洪承畴投降;有人则认为庄妃是在一天一夜之间解决了问题。持上述看法的,不乏国内外重量级史学著作。还有人根本就不承认有这回事儿,语言文字之间颇为激烈地认为此说荒诞不经。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段故事中出现的庄妃——孝庄皇太后,足够聪明机智,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应该算是没有辱没这位女士的智商。生活在三百多年之后的中国人,是否有必要为此大动肝火,似乎也还值得商量。在更强有力的证据出现之前,姑且存疑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在两性关系上,世界上并没有特别多的民族像中国当代文人这样假模假式而又心理阴暗。实行嫂婚制的民族中,一位女性嫁给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甚至祖孙几代人,或者不同辈分的几位女性嫁给同一位男子的情形十分常见。距此三四十年前,在与女真习俗极为相近的蒙古部族中,著名的三娘子曾经嫁给过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四代部落酋长,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当地蒙、汉两族的友好和睦关系,成为世世代代受到赞美与怀念的伟大女性,以至于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在民间传说之中,受到崇高的尊敬与爱戴。

女真部族中大名鼎鼎的温姐,名气一度可能比东哥还大。她就曾经嫁给过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两代海西女真哈达部落的首领。这位温姐与皇太极的关系很近,是皇太极母亲孟古格格的亲姑姑,他们差不多可以算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当时,并没有什么人一定以为这是件多么不得了的事情,从而需要假模假式地予以遮掩。在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这是明清之后,头脑与心灵被孔孟之道强力阉割过的汉族士大夫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文化习俗的不同,常常导致对同一件事情截然相反的评价。清朝入主中原后,面对汪洋大海般的汉族民众,做出了全面接受儒家教义的选择,因此,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百般掩饰讳莫如深,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若以今天的眼光回望过去,就会发现,正是那些汉族文人士大夫,特别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褒贬别人,一旦涉及了两性话题,便立即如鲁迅先生所言,具有了格外敏锐出色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却还要满嘴的冠冕堂皇。

与睿亲王多尔衮的关系,是这位庄妃——孝庄皇太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与发生在这位女性身上所有的故事一样,她与多尔衮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经过如何?结局怎么样?等等几乎全部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至少在史书记载上看,在她嫁到后金汗国之前,她和多尔衮恐怕是没有机会在一起青梅竹马的。在年龄上,她比多尔衮仅仅小四个月,差不多是同岁。她十三岁嫁给皇太极,成为多尔衮的嫂子。第二年,十四岁的多尔衮便迎娶了她的姑姑为妻,多尔衮又成了她的姑父。在盛行多种婚姻制度的蒙古与女真人中,这种情形十分常见。从实际情况判断,皇太极生前,她和多尔衮的交往可能只有很短暂的一段时日,就是在她嫁给皇太极而皇太极又没有继位为汗的一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兄弟叔嫂、两个家庭之间有过交往应该是可以想见并十分正常的。至于这种交往怎样展开,达到了什么程度,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考证工作。因为,这两个年轻人当时太无足轻重,史书上全无记载。但是,诚如我们所知,青年男女相互之间要建立起深切的好感乃至产生某种情愫,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特别长久的时间。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彼此之间建立起了很深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