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袁崇焕炮轰皇太极

平心而论,努尔哈赤算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在他向大明帝国挑战时,他和他的敌人都不知道,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实际上是差了整整一个时代。努尔哈赤和他的战友们使用的全部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刀矛弓箭等等,而大明帝国已经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近代意义上的枪和炮。努尔哈赤的幸运之处在于,掌握这些枪炮的是大明帝国军队。否则,如果碰上一支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火器的政府和军队的话,譬如,就像西班牙人对付美洲土著那样,努尔哈赤们可能早就死上一百回都不止了。

从现有资料判断,西洋枪炮传入我国的时间,最早大概是在大明正德初期,用公元纪年则大约为公元1510年前后。时人称之为佛郎机炮,原因是这种火器由葡萄牙人传入,当时中国人称呼葡萄牙人为“佛郎机”。不久,荷兰人又带来了红夷大炮,当时广东福建一代沿海民间称呼荷兰人为“红毛番”,写成文言谓之“红夷”,他们使用的大炮就很自然地被叫成“红夷大炮”。后来,中国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进口了一批西洋人制造的这种大炮,被皇帝敕封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披红挂绿宣示于人,就被北方民间亲热地误称为“红衣大炮”。这些大大小小的枪炮和倭寇带来的鸟铳枪,大体上都属于西洋火器之属。

到努尔哈赤发起抚顺之战、正式向大明帝国开战的1618年,西洋枪炮引进中国已经一百多年。翻检这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在袁崇焕之前,偌大的一个中国,似乎只有三四个人曾经很认真地对待过这种将要改变整个世界的武器。这些人是戚继光、徐光启和他的学生孙元化等。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中相对详尽地研究了那些当时最为重要的枪炮火器。这些枪炮火器在后来的世代里给中国人带来了无尽的屈辱和烦恼。而透过戚继光的这些研究,我们则大体上可以窥见这位常胜将军面对这些先进武器时也曾经有过的无穷烦恼。

譬如,由于帝国君主臣民特殊良好的自我感觉和一言难尽的管理制度,这些先进武器的制造过程,时常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之中。其制成品在材料使用、枪身长短、口径大小、枪管薄厚、内壁光滑与否等等技术指标上,没有统一标准,基本是各行其是:

——选用材料时,没有统一的质量要求,来自各省的材料是好是坏,由验收的官员决定。如果这位官员觉得好,从地方上解运东西来的人便可以顺利交差;如果这位官员认为不好,来人的麻烦就大了,其损失可能是多方面的,从时间、金钱,到政绩、仕途。于是,彼此心照不宣,东西好坏是次要的,只要能够搞定这位官员,将东西顺利入库,便大家都是好东西,从而万事大吉;

——制作过程则大体由每一位工匠掌握,自己看着差不多就行了;决定性的因素,大概要根据工匠工作时的情形决定,如心情好或者坏,工作时正巧想认真做点儿事情或者刚好没有心情做事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上述的技术质量等等指标;

——制成品的验收入库则由专门的太监机构负责,其运作原理和前面谈到的材料选用大体一致。只是这里需要搞定的人,由政府官员变成了宦官太监。

制作的随意使这种杀人利器在实战应用时的效果大成疑问。其最显著的后果是,使用这种武器的士兵不知道这东西什么时候会在自己的手中爆炸。

有记载说,为了对付努尔哈赤,天启皇帝在位时,曾经郑重其事地督促有关部门,仿造西洋样式制造了一批枪炮。制作成功后,专门举行献宝典礼向皇帝报喜,并在皇帝面前表演其威力。结果,为保证一次试射成功而千挑万选出来的枪,在天启皇帝兴致勃勃地注视下,轰然爆炸在那位射击的战士手中。那士兵伸在前面托枪身的手立即被炸飞到了天上,一时间,血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