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公司史,辨清大形势

前任领导王伦的寂寞

前宋江时代可以分为王伦时代和晁盖时代两个阶段。

所谓英雄惜英雄,好汉识好汉!

世人往往是事后诸葛,所以像王伦这样的英雄,常常被埋没甚至被看扁。同学们,王伦真的有梁山好汉眼中那么衰吗?

铁的事实是:在王伦之前,梁山仅仅是一个驴友们心向往之的圣地。但王伦之后,梁山在政府极其不配合下,充分发展了第三产业,短短半年,就成长为一个员工千人,营业额稳定上升的实力派企业。

补充一下:这家公司的招聘风格独特,十分尊重人才,所以一般不需要考察对方的学历和职业经验,目前很多员工一字不识,但个个身手不凡,脾气暴躁,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但你们知道吗?王伦仅仅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他的团队,都是游手好闲、杀人越货的亡命之徒。梁山是怎么在王伦手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有到壮大的过程?而这些亡命之徒又是怎么在王伦的管理下,纪律严明、战斗有力的呢?

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王伦,非著名知识分子,梁山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现在有人给你递过来这样一张名片,你会不会觉得有些烫手?

正因为王伦有这样传奇的经历,著名传记作家、网络无名小卒、斧头帮顾问抓住广大读者渴望成功的心理特征,远赴《水浒》这个看不见的江湖世界,拿到了王伦成功的第一手心理资料,请大家过目。

王伦告诉笔者:作为一个有追求的知识分子,他渴望的生活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过世事难料。尽管他学习成绩优良,也没有沉迷网络游戏,但怀抱着为天地立心的学术抱负的他,奈何临场发挥不理想,几次考研落榜,巨大的心理落差让王伦十分颓废。冲动是魔鬼,王伦最终放弃了学业,在就业压力大,前途渺茫的背景下,和非资深流氓人士杜迁走到了一起。

王伦认为,自己生命中的转折点,就是跟杜迁去找大学同学要小费的时候发生的。当同学甲在杜迁面前胆战心惊的把二百两银子小心翼翼地放到杜迁手里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此,他和杜迁紧密地走在了一起,并拓展了打劫、敲诈、盗窃等一系列“致富”手段。最终,因为被公安机关注意,逃到了江湖大哥柴进家中,并确定了上梁山创办打劫集团的伟大构想。

秋风萧瑟,离开柴进家的那一天,回顾自己的半生,王伦感慨万千,并吟下这样的千古绝句: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一泣思英雄。浮生到头皆是梦,男儿何必尽成功。

王伦认为,读书入仕才是他的人生正道,是应试教育体制让他的追求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鲁迅先生说得对:可怕的不是梦想实现不了,是梦醒后无路可走。

当王伦放弃了应试教育后,他发现:“除了打劫,我还能干点什么呢?”

和其他的打劫人士不同,王伦打的不是劫,是寂寞,是功业难成,是志气难纾啊!

愤青后的王伦,把自己的管理天分发挥得一览无遗。

第一,他把梁山作为事业发展的基地。梁山地域广阔——方圆八百里,山高水险——“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易守难攻,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在打劫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大宋晚期,这充分说明王伦在选择创业地点的时候,作了多么充分的市场调查。

第二,引进正规部队的管理体制,特别是正规特种部队的侦查和通信手段。这既是梁山发展的要求,也是王伦的英明所在。这一点,林冲在刚入山时,就完全被他的管理手段震惊了。证据如下:梁山酒店的总经理在天没亮的时候,取出一张鹊画弓,搭上那一支响箭,觑着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将去。很快,芦苇泊里,三五个小喽摇着一只快船过来,径到水亭下,接林冲上梁山(管理严格,令行禁止,不同于一般的绿林集团)。林冲对此十分好奇,问明白了之后,羞涩得默默不做一语。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竟然连这点侦查和通信常识都不懂,可见他仅仅是一介武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