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跌入低谷(第4/12页)

随着自己的活动天地越来越小,前途日益黯淡无望,希特勒企图再次寻求耸人听闻的出路。在没有枪支、没有蔑视一切的进军行动、没有套索的情况下,希特勒选择了留给他的唯一武器:把自己饿死。他将惩罚自己,为了自己的事业,像殉道者一样去死。

在希特勒开始绝食几天之后,深感惊慌的监狱官员急忙把希特勒转移到监狱医院,不停派人监视,严格把希特勒同其他犯人隔离开来。希特勒只喝水,大部分时间都在安有栅栏的窗户旁边读书。他要求黑姆里希从监狱小图书室里给他带些书籍过来。24他说自己在重新阅读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著作时内心感到非常平静。但是他变得日益苍白脆弱,嗓音有些沙哑。黑姆里希开始注意到有一股奇怪的气味,一股“肯定是从他胃里冒出来的令人作呕的甜味”。25这股难闻气味非常刺鼻,黑姆里希在给希特勒递送包裹时必须屏住呼吸,以免感到恶心。一周过后,典狱长莱波尔德担心“他可能无法让那位最尊贵的犯人活下来受审”,于是这位典狱长吩咐医务人员准备给希特勒强行喂食“合成营养物”。德国未来的领导人此时就要被迫让人把一根食管从喉咙里捅下去。

然而就在同一天,即11月9日,兰茨贝格监狱教师,应用心理学家阿洛伊斯·玛丽亚·奥托决定看望希特勒。26“那是灰蒙蒙的周一上午,大约10点钟,我向医院走去,”奥托后来写道,“我打开房间的门,看到一位身材不高、目光阴郁的男人。他的外貌一开始让人感到非常失望。他看上去与普通人一样,不自然地把黑发梳在前额上方。……非常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凸出的颧骨和坚定有力的下巴;一张大嘴倔强地紧闭着,鼻子较宽,两边略微内缩。……他那双眼睛透露出敌意,两道剑光直向我射来。”

奥托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对于善的力量坚信不疑,27下定决心要突破希特勒的抵触心理防线。他心生一计:给希特勒这位怒气冲冲的囚犯带来了一份慕尼黑报纸。报纸上面刊登了一篇由希特勒以前的朋友所写的文章,指责这位纳粹领导人“沦为个人虚荣心以及自负情结的牺牲品”。奥托把具有保守倾向的报纸《巴伐利亚信使报》(Bayerischer Kurier)递给希特勒,并说道:“希特勒先生,我向你保证我没有告诉监狱里的任何人我要来看你。谁也不会知道这次谈话的任何内容。你和我是同龄人,都经历过战争和苦难。我来看你是想和你坦率地谈一谈,希望对你能有些帮助,就像我对待每一个犯人那样。请你读一下你的老朋友写的有关你的文章吧!”28

希特勒读起了报纸,而监狱里的那位心理学家在那个狭窄的医院病房里来回踱着步子——“长10步,宽3步。”他回忆道。病房里一片宁静。

突然间,希特勒跳了起来,把那份皱皱巴巴的报纸猛地摔在桌子上。希特勒以他那独特的低沉而连续的喉音“R”尖声叫道:“这些德国人都是一群废物!一个国家居然有这样拙劣的借口!这样一群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你为了最伟大的事业把头别在裤腰带上拼死拼活地干,他们却背叛你!……不值得去做这样的牺牲。我厌倦了,不想再干了。已经结束了!让他们看一看,离开我他们会干成什么样。我要放弃了。我要是有一把左轮手枪,我就会抄起来。”

奥托惊得目瞪口呆:“(希特勒)嘴角泛起了白沫,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眼白也湿润了。整个人情绪异常激动。”

不过奥托还是告诫说,如果他真想帮助人民大众解决就业和安定问题,而不是仅仅许下一些模糊不清的诺言,他就需要有耐心。但是奥拓的话并没有产生效果。“他再次大发雷霆,冲我喊叫道:‘德国不能再等下去了!我千方百计地帮助这个国家,呼吁他们重振尊严与荣耀。可是这些胆小如鼠的蠢货就是不听!谁想帮助他们摆脱卑躬屈膝的厄运,他们就出卖谁。历史已经反复地表明:凡是一心想要(为人民大众)谋取最好福祉的人,总是被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