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贫民十字军(第6/8页)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环境已经有足够的震慑力了,而彼得尤其不知所措,因为他本身就不确定接下来该怎么做。在法国和德意志,人们都有明确的短期目标。“基督教大军”将集合起来,向耶路撒冷进军。但抵达圣地的实际计划仍然悬而未决。乌尔班二世只是给出了一个模糊的指示,让所有人在君士坦丁堡会合,但是大家对具体细节一无所知。彼得不知道自己应该冒着让部下沮丧的风险在这里等待更多军队加入,还是应该立刻出发踏上敌对势力的领土。

而阿历克塞一世这边对于贫民十字军的到来也并不兴奋。当皇帝收到消息称“十字军”已经出发时,简直吓坏了。他只想要一些雇佣兵来强化自己的军队,如今却要面对一大群显然不会听从自己指挥的杂兵。皇帝的女儿——历史作者安娜·科穆宁娜(Anna Comnena)在得知了这次运动的规模之后担心地写道:“西方的所有部落都汇在一起向亚洲进发了。”

亲眼看到彼得的军队后,皇帝的担忧之情丝毫没有缓解。尽管彼得的神圣崇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阿历克塞一世清醒地意识到,彼得带来的乌合之众面对土耳其人没有丝毫胜算。利用自己出众的个人魅力,他说服了彼得,让彼得知道唯一的希望就是留下来等待像样的军队增援。

这可谓是忠告,然而不幸的是,彼得对十字军的影响力已然减退,他不能再有效控制部下了。普通士兵无法忍受在君士坦丁堡干等,他们认为这背叛了解放耶路撒冷的使命。此外,周遭的财富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额外的侮辱。他们要代表这些软弱的东方基督徒为了信仰和原则而斗争,难道不应当享受一些补偿吗?起初这些士兵还满足于小偷小摸,不过很快他们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开始抢劫,强闯城郊的豪宅别墅,甚至从教堂的屋顶盗窃铅板。仅仅6天,阿历克塞一世的耐心就消耗殆尽。他给十字军提供了金钱和补给,打发他们沿着海岸前往小亚细亚,中途帝国海军会再次给他们提供补给。

尽管踏上了亚洲的土地,但十字军还没有进入敌对的势力范围。拜占庭仍然控制了海岸线的狭长地区,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测,当地居民会愿意担任他们的向导或提供一些建议。然而,彼得没有向士兵们说明这一点,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已经无法控制士兵了。十字军唯一达成的共识就是他们应该一路向东,所以他们沿着海岸开始了毫无组织的征途,并一路掠夺住宅和教堂。这种丧尸般的行军彻底吓跑了当地的基督徒,他们大部分都躲得远远的。因为没有向导,军队内部就应该往哪个方向前进的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当他们抵达尼科米底亚(Nicomedia)废墟,也就是当今土耳其的伊兹米特(İzmit)时,积聚的矛盾彻底爆发。在这座15年前遭土耳其人劫掠,此时还依然荒废着的城市,十字军分裂了。德意志人选出了自己的领袖,法国人则不情愿地继续跟随着隐士彼得。

此时,彼得终于展现出了一点儿领导能力。在德意志人忙于继续掠夺乡间获取补给,进一步恶化与当地基督徒的关系时,彼得带着法国人沿着海岸向南行进。他的目的地是一个名叫西弗多托(Civetot)的村庄42。这里距离尼科米底亚大约20英里(约合32千米),修筑了防御工事,还有阿历克塞一世的补给。从战略上说,这里坐落于尼科米底亚湾43的肥沃平原之上,既安全,又靠海。他们可以掘壕固守,等待君士坦丁堡的援军。

不幸的是,这个合理的计划进一步降低了彼得的权威。那个愤怒谴责贵族们缺乏信仰的传教士去哪里了?他怎么变成了这样一个瑟瑟发抖、向皇帝鞠躬、不断请求大家小心谨慎的懦夫?仿佛是要印证人们最糟糕的怀疑一样,几周之后,彼得宣布自己要返回君士坦丁堡,与皇帝讨论接下来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