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筑与将军(第8/9页)

可怕的拜占庭大军即将袭来的消息让维提格斯陷入了恐慌,此时他只能做出唯一一件他自认能够保住王位的事情。几周之前,他得到消息说波斯国王库斯劳正在拜占庭城的侧翼谋划发动战争,维提格斯只能在绝望中给波斯国王写信,希望能够借助波斯的力量,共同打击拜占庭。假如他能够说服波斯进攻东罗马,就会迫使查士丁尼召回贝利萨留,解决哥特国王面临的危机。虽然维提格斯的信使在距离波斯尚有很远路途的时候就被抓住处死,但幸运女神仍然站在了哥特一方。在八年的辛苦征战之后,库斯劳终于坐稳了波斯的王位,对于进攻拜占庭,他完全不需要哥特人的邀请。东部的拜占庭军队因为意大利的战争已经被严重削减,他完全确信如果缺少贝利萨留的率领,他们并没有什么可惧怕的。当然,由他个人签订的“永久和平”条约确实为此带来了一点小问题,但库斯劳并不是会让一纸空文阻碍他荣耀和劫掠道路的人。于是他派兵突袭叙利亚,调动全部波斯大军,意图利用帝国在西方全力作战的可乘之机。

正如维提格斯所期望的那样,波斯人的威胁足够让查士丁尼感到惊骇,他过早地下令结束了在意大利的战争。没有人知道拉韦纳的围城战将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查士丁尼也并不打算让他最优秀的将军继续与已经击败的敌人纠缠不休,更何况是在波斯已经直逼东方的情况下。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与维提格斯议和。以一半的财富作为交换,皇帝希望将波河以北的全部土地收归己有。

当两位使臣将查士丁尼的命令传达到贝利萨留的军营时,将军感到十分震惊。维提格斯只不过是一名手下败将,拉韦纳已经到了弃械投降的边缘。将军愤怒地试图同两位使臣解释情况,但他们也无法违背皇帝的指令。看到事态已经无法挽回,贝利萨留被迫选择屈服,但他拒绝签署条约。他绝不愿意在这样屈辱的条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因为查士丁尼并没有命令他这样做,他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抗议。

他众所周知的好运气再一次拯救了局势。因为惧怕贝利萨留的计谋,哥特国王拒绝相信这个条件的真实性,因此将之原封不动地送回拜占庭军营,表示他不会考虑此事,直到贝利萨留在条约上签字为止。贝利萨留则清楚地表明除非查士丁尼亲自下达命令,否则他绝不会在条约上签名,皇家使节不得不长途跋涉返回君士坦丁堡,请求皇帝做出答复。贝利萨留暂时摆脱了这些繁杂的琐事,他再明白不过地告诉哥特人,不会再有任何的让步,他的明确表态也浇灭了维提格斯仅存的最后一丝希望。哥特国王派出信使借着夜色的掩护秘密进入拜占庭军营,提出了一个看似十分诱人的提议。假如贝利萨留接受复兴的西罗马帝国的王冠,拉韦纳的大门将立即敞开,哥特人也会马上对他俯首称臣。

极少有人能比贝利萨留更加清晰地看出目前局势的有利之处。过去的五年之中,他始终在意大利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哥特人始终是背后的巨大威胁,但没有任何来自东部或西部的力量能够撼动他的地位。这次机会让他的大部分下属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动摇,但贝利萨留的忠诚始终如一。他假装同意了维提格斯的条件,在公元540年进入拉韦纳城,接受了哥特人的投降。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雀跃的哥特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一场阴谋已经悄然降临。贝利萨留写信给君士坦丁堡,告诉查士丁尼他的计划,宣告战争已经结束,意大利重新回归罗马帝国的版图。这场辉煌的、兵不血刃的胜利可谓完美无缺,贝利萨留对此感到惊奇不已,疑惑自己到底是取得了一场胜利,还是获得了上天赐予自己的一个巨大奖赏。在他看来,他征服拉韦纳的方式同其他无数征服战的不同之处只是方式迥异,本质并无差别,但接受哥特人的王冠 ——哪怕只是作为抗敌的策略——却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导致皇后狄奥多拉的心中升腾起了郁积已久的恐惧。从此时开始,他们之间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裂痕,狄奥多拉绝非易于宽恕他人罪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