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西部群岛(第2/4页)

和所有善于推销的人一样,埃里克深知宣传的重要性。为了让这块新陆地能吸引更多的人,他将此地命名为“绿色之地”(Greenland,音同格陵兰)。这个办法成效卓著,有500多名冰岛居民表示愿意同埃里克前往。埃里克能招到这么多的同行者,一方面是因为他极力劝说,把格陵兰岛描绘成一个“鱼鳖不可胜食”的天府之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们一直都想占领尚未开垦的新土地,后面一点格外重要,因为冰岛已经没有优质的土地可供占领了。那时的冰岛已经显露出生态恶化的迹象,为了拥有更多的草场,岛上的居民已经将所有的桦树林伐为平地;因为大肆砍伐森林,山地的土质也开始退化。冰岛上不再有未被开垦的土地,连一些新开垦的农庄也因为土壤退化的原因纷纷倒闭了。

985年,埃里克率领一支由25条船组成的庞大舰队从冰岛出发,船上满载在西部岛屿开始新生活的各种必需品。旅途异常艰险,跟随埃里克而去的人都清楚前路难测,风险重重,他们得在巨浪滔天的大海上行驶上千英里。最后在25只船中,一共有18只安全抵达了格陵兰岛。移民者刚把船只停靠在沙滩上,就已经感到了些许的失望。

现在他们才知道埃里克当初的描述有多么言过其实,如果说冰岛只是勉强能居住的话,格陵兰岛就是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岛屿大部地处北极圈以北,维京人几乎不具备在这里生存下去的技能。尽管格陵兰岛非常辽阔——占地4.08万平方英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但几乎所有的土地都不适合人类居住:广阔的内地为冰川所覆盖,只有沿海50英里宽的地方没有冰川,但却山岳林立,寸草不生;岛上几乎没有木材和铁矿,一年之内温暖的季节太短,不宜种植小麦或其他主要作物。如果他们的必要物资用完了,就得从冰岛进口,这在10世纪来说是件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的事。

幸运的是,这里海产丰富,岛上的居民可以用海产补给食物。此外,居民偶尔还可以捕到海豹、海象、北极狐、野兔和北极熊等,把它们的皮毛或牙齿做成奢侈品。在北欧市场上,这些奢侈品销路很广,甚至还可以出口到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

殖民工作顺利开展起来了。在流放的三年中,埃里克可能已经给自己选好了以后的住址,他清楚自己要在哪里定居。在几处狭长海湾的源头位置,埃里克建立了自己的农庄,取名为“布莱特列”。这块地方很宜人,因为有“埃里克峡湾”做屏障,北极寒冷的海水正好无法流入,至今格陵兰岛上最优质的农田依然在这里。峡湾中狭长水域和岛屿纵横分布,水草丰美,因此可以饲养家畜;在维京时代,家畜象征着财富。其他人也都散居于埃里克的农庄附近。

富有智慧的维京人有着许多创新发明,例如他们通过灌溉来保护农作物,让作物免于冻害110,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新发明,殖民地人口剧增,达4万之多。当时很多人一致同意在距离西北部170英里远的地方建立第二个殖民地。111这样一来,埃里克自然而然就被推选为东部定居点的长老“哥提”。他们在布莱特列建了会堂,岛上的大小事宜都在这里商议决定。

到了夏天,天气相对暖和了,一些殖民者就会驾船向北航行,去近1000英里外的地方猎捕海象、海豹及搁浅在沙滩上的鲸鱼。112这类航行收益颇丰,因此殖民者们甚至愿意为此冒着生命危险,埃里克也因此成了一名富翁。

格陵兰岛上的居民并不常回冰岛或挪威,不过两地之间总有人走动,因此格陵兰岛和其他两地之间仍然保持着联系。当时有移民离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打算移居冰岛,却发现冰岛已经拥挤不堪,所以只好来到格陵兰岛,因此总有新的移民者陆续来到岛上;还有一些远在故乡的亲戚来格陵兰岛走访,其间也有些殖民者放弃在格陵兰定居,返回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