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维京故土(第4/6页)

尽管托尔一直都很受人们喜爱,特别是那些在广阔的海洋中搏击风浪的勇士,但是托尔的名气在维京时代晚期才再次得到了提升。这也许是因为人们把托尔看作抵御基督教入侵的有力象征。

维京人认为未来并非十分乐观。北方的冬天漫长寒冷、充满黑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总是认为所有的温暖终将消散。海湾只能短暂地抵挡群狼的入侵;即便是维京世界中的诸神也并非是不朽的。诸神的黄昏,这场最后的战役即将来临,所有的种族,包括众神、勇士、命运女神诺恩三姐妹,以及巨大的世界之树“伊格德拉希尔”,都将被毁灭。邪恶的黑龙尼德霍格将从被它当作食物的死尸堆中飞起,世界会进入长达三年的冬季。手足相残,世界陷入混乱。追逐日月的恶狼,终将吞噬掉它们的光芒。火焰恶魔和冰霜巨人终将攻破仙宫阿斯加德的城墙,冥界中的亡灵也将逃出。众神与英雄聚在一起,同这些邪恶势力战斗,无奈最终还是战败。然而,世界仍然存在着一丝希望。诸神之父奥丁的孩子和雷神托尔的孩子最终会在这场浩劫中幸存下来,他们将开创出新的世界。

这场末日寒冬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但是维京人依然会向神灵祈求帮助,特别是在出海探险的时候。毕竟,维京人的世界不仅局限在陆地,还包括广袤的海洋。陆地上缺少猎物,海洋的馈赠如海豹肉、鲸鱼肉和海象肉,依然能够维持人们的生活。要想沿着挪威的峡湾、瑞典的海岸和丹麦的岛屿旅行,只有通过乘船才能实现。海洋在很多方面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所有国家连接起来,维京人也通过海洋这个巨大棱镜观望着他们的世界。他们把分割整个半岛的山脉称为“舍伦”(Kjølen)山脉,即龙骨山脉的意思,仿佛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艘底朝天的大船。婴儿的摇篮和船的形状相仿,孩子们的玩具也大多与船相关,大人们把房屋设计得和船一样,有时就连建造房屋的材料也取自废旧的船只。女人衣服上的扣子和胸针是船形的,甚至男人的马镫也是龙首船的形状。人们即便死后也不愿与船分离,地位崇高的男女去世后,会被放进专门定做的装饰性战舰中,战舰上放满了各种动物的尸体、武器、财物乃至奴隶(无论这些奴隶是否愿意),所有的这些都被当作陪葬品埋在一个巨大的坟丘之下;21地位稍低的勇士去世后,会被放置在不加装饰但是功能完善的船中,这些船会将他们带往永生。无法负担起实物的穷人去世后,会被埋在一些简陋的深坑中,人们会在这些深坑上面用石头摆出小船的形状。

由于重视对海洋的探索,维京人对于他们南部的世界有着很深的了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种毛皮、高品质的琥珀和储量巨大的铁矿。9世纪时,维京人与其南部和东部的贸易来往已经持续了数个世纪。

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这个词语是罗马地理学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1世纪时创造的。他误把瑞典的最南端当成了一座岛屿,并以生活在那里的部落为名,将其称为“斯堪尼亚”(Scania)。1世纪末,与老普林尼同时代的塔西佗(Tacitus)把“岛上”的居民称为“瑞尼人”(Suiones),现在使用的“瑞典人”(Swedes)这个单词便是起源于此。塔西佗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他们)是技艺精湛的水手,装备精良、贪婪成性;他们的船只造型奇特,两端都是船头……”

在与罗马人交往的最初几个世纪里,这些“造型奇特的船只”是用来进行贸易活动的载体,而非用于抢劫掠夺的工具。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商品,特别是品种优良的马匹和质量上乘的黑狐皮,在罗马市场中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反之亦然,罗马人的货物,通常是武器、玻璃制品、珠宝等,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有着很好的销路,日耳曼人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中间商的作用。时至今日,人们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考古发掘时,仍然能够在一些早期的坟墓中碰到这些来自罗马的物品。这种贸易活动还带动了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传播。经过改造,这些字母更适合用来雕刻在坚硬的表面,为如尼文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