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秦始皇之死(第6/6页)

说这歌谣传到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自然是非常不爽,于是在巡游途中,特意嘱咐,见了沙丘绕道而行。最后始皇帝病入膏肓,前方有一群小孩在玩耍,挡住了他的道路。秦始皇命手下去询问这群孩子:你们在玩什么啊?孩子们回答:我们在玩沙丘呢!原来这群孩子正在做堆沙丘的游戏。始皇帝一听,到底还是没有躲过百姓的诅咒,遂两腿一蹬,就此呜呼哀哉!

当然,民间的这些说法都是无稽之谈,但它们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对秦始皇暴政的诅咒和对秦始皇的仇恨。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志满意骄,凶暴残忍,酷法严刑。无休无止地征调赋税和夫役,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戍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广大农民又陷于疲于奔命的劳役之中。因此,民间传唱这些歌谣是很自然的。秦始皇听到这些歌谣、预言,心胸郁结而病死,这当然不可信。不过,《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天现凶象、沉璧复返、陨石降落的事情,肯定对秦始皇的心理有重大影响,如果秦始皇真的是病死的,那么这些怪事造成的心情郁结或许加速了他死亡的速度。

无论如何,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提前谢幕,匆匆走完了他的一生。但是,秦始皇死前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甚至连传位给扶苏的诏书都没有及时发出。皇帝已经死了,左右之人却秘不发丧,这些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最怕意外,但是,历史往往充满着意外。秦始皇巡游途中的意外离世让随从人员慌了手脚,让手握大权的丞相李斯非常犯难。秦始皇之死形成了大秦帝国“瞬间的权力真空”,在新的接班人没有正式确立之前,他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要不要立刻公布这一消息。李斯是怎么做的呢?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秦始皇仙逝之后,主政的丞相李斯决定秘不发丧,没有立刻起驾回京,而是按既定的路线继续巡游。

这个决定好做,问题是秦始皇死的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季,腐烂的尸体不可避免地要散发出难闻的臭味,随行的大队人马不可能闻不到。而且秦始皇是一个勤政皇帝,在巡游途中他还要批阅公文,如果长时间不办公也难免会引起怀疑。那么李斯怎样才能使众人全然不知呢?李斯决定秘不发丧的背后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