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永历入缅(一)(第2/3页)

二十六日正午抵达曩本河,距缅关十里,入了缅关,便是异国他乡了。

对永历一行的绝大多数人而言,缅甸绝对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大家莫可名状,都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

倒是黔国公沐氏一家世代镇守云南,云贵各土司,远至缅甸,无人不知,无人不敬。

基于这一点,沐天波自告奋勇,先行入关晓谕。

守关缅兵得知是沐天波来了,纷纷下马以礼相待。

缅方弄清楚了永历前来避难的来意,全都面露难色,最后,虽然同意入境,但提出了条件:“必尽释甲杖,始许入关。”

平心而论,缅甸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你一个天朝皇帝,突然带了这黑压压一大群提枪带刀的人入境,说是避难,谁知你暗地里安的是什么心。

永历犹豫了一下,只好同意,一时间,卫士、中官所解下的弓、刀、盔甲、器械山积关前。

二月二十九日,永历和他的随从人员到达蛮莫,当地缅甸土官思线前来迎接,双方互致友好,永历帝赐给了金牌、缎帛厚礼。

在蛮莫,黔国公沐天波、华亭侯王惟华、东宫典玺太监李崇实三人向永历提出:“此地已属缅甸边境,我们尚未深入。我等如果将文武将士一分为二,一半随皇上入缅,另一半引导太子入茶山调度各营,即皇上在缅甸也还有外援可以倚仗。不然,大家一同深入夷穴,内外不通,最终会被活活困死在里面。”

的确,现在入缅,是寄人篱下,将全部身家性命都交给了缅甸来保护,如果缅甸对明友好,一切都好说,但如若缅甸对明的态度有什么改变,则什么都完蛋了。

永历帝觉得沐天波等人所说有理,准备安排太子前往茶山。

可是,太子才十岁,中宫王氏哪里舍得爱子远离?

在王氏看来,大人都搞不定的事,凭什么要一个孩子去搞?

所以,她坚持不肯。

三十日,永历率众继续前行。动身前,因担心清军蹑踪而来,永历请求蛮莫土官思线伐木塞途,将来时的道路堵死。

思线拿着鸡毛当令箭,等永历一转身,就率众对关内外山箐大行搜括,由于并没有清军追来,他所遇上的全是那些心急火燎、一心追驾、伴驾的明朝官员。思线不管,一律加以拘捕,抄没随身财物,身强力壮者杀害于关前沟下,老弱者散给各土寨令其舂米,被折磨而死的即投入江中,销尸灭迹。

三月初二日,永历等人至大金沙江,江水汹涌,正苦无船只渡江,缅甸国王慷慨派船来接。

但缅甸国王说了,缅甸国小民弱,能力有限,所提供的船只只有四艘。

船只不但数量少外,还特别狭小。

永历没有办法,只好挑选随从官员六百四十六人扈从三宫女眷走水道南下;剩下的九百多人由总兵潘世荣保护骑马走陆路。

缅甸国王派来的四艘船装不下六百多人,但入缅的马匹只有九百多匹,走陆路就没马骑了,所以,走水道的官员中,很多人得自己出资雇买船只随行。

二月初四日,自己出资雇买船只的许多官员还没落实到船,马吉翔、李国泰等人就迫不及待地簇拥着永历帝登船了。

因于太拥挤,太后和东宫都没能挤上船。

太后站在岸边大骂道:“皇帝此时未至颠沛,即不顾亲娘耶?”

永历听到骂声,好不狼狈,赶紧传令下船。

这样,过了两天,初六日,总算凑齐了船只,这才开船南下。

三月十八日,船到井梗(地近当时缅甸都城阿瓦,今曼德勒),永历吩咐泊舟暂驻。

听说天朝皇帝离都城阿瓦不远了,缅甸国王于二十四日派人邀请两位明朝大臣过舟会面。

按理说,明朝是宗主国,但现在却是落难逃奔,如何会见永历君臣而又不会发生礼节上的纠纷,缅甸国王颇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