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广州失守(第2/4页)

九月,在湖南保靖县,忠贞营遭到已经降清的苗族武装一万多人的伏击,高必正中毒箭身亡,一同阵亡的还有数千将士,余部在李来亨的率领下突破了反动土司的阻拦,抵达了夔东地区,胜利与郝永忠、刘体纯、袁宗第等部会师。

对永历政府来说,有全局筹划攻守能力的堵胤锡已死,忠贞营又去,实力大损。

而早在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廷差点被姜瓖、金声桓、李成栋掀翻了局势,大感满洲兵力不足,决定起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统兵南下。

次年五月十九日,清廷下诏改封恭顺王孔有德为定南王、怀顺王耿仲明为靖南王、智顺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同一天命孔有德率兵二万往剿广西;耿仲明和尚可喜率兵共二万,往剿广东,挈家驻防,其全省巡抚、道、府、州、县各官并印信俱令携往。

不过,耿仲明、尚可喜二人因犯了清廷的“窝藏逃人法”,耿仲明惊恐之下,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十一月自杀;尚可喜没有自杀的勇气,静候清廷的处分。

在此用人之际,清廷其实并没有打算重责二人,只是免削爵,罚银减为四千两,仅此而已。

耿仲明既死,清廷便改将平南、靖南二藩兵力由尚可喜负主要责任,耿仲明之子耿继茂仅以阿思哈哈番职位统率其父旧部充当尚可喜的助手。

永历政府方面,当年李成栋兵败身死,其部将杜永和便暂代掌李成栋一军的兵权。

杜永和让自己的部将阎可义扼守梅岭,自己率大军返回广州。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按照这一逻辑,则不想当主帅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杜永和绝对是一个好将军。

因为,他想成为李成栋一军的主帅。

他重贿军中诸将,让他们替自己向朝廷请命,希望朝廷将两广总督的职务交付给自己。

永历朝的廷臣都一致反对。

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弘光、隆武两朝是怎么覆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朝廷没有可以直接调遣的军队。

永历政府现在也没有直接听命于朝廷的军队,如果能趁李成栋刚死,把这支军队攫取在自己手里,以后很多工作的开展就顺畅得多了。

所以,廷臣们都主张安排一名朝内要员去接管这支军队。

钱秉镫认为:“就目前来说,我朝诸将中只有李成栋之子李元胤可堪一用。如果在李成栋死讯初至,便命令李元胤驰入李成栋军中,代替元帅工作,而召令杜永和入朝代替李元胤的禁军工作,即使杜永和想抗拒朝廷命令也无从抗拒李元胤行使元帅工作。李元胤此人果断有智略,他的各位弟弟如李元泰、李建捷全都在军中担任要职,一个个骁健无比。李元胤到了李成栋军中,就算军中有将领心怀不服,李元胤也有办法将之制服。彼时,将军府移到南龙,驻重兵于梅岭,清军再精锐也不能长驱而入。”

李元胤的确是个足以托付大事的人。

李元胤,字元伯,河南南阳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栋为盗时掠良家子,养以为子。自少年时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随李成栋出生入死,但他稍读书,知大义。

佟养甲被李成栋胁迫降明后,一直怏怏不乐,多次暗中与清廷联络,准备内应反攻明军。李元胤觉察其奸,请得永历帝手谕,设计捕杀了佟养甲及其亲丁数百。

另外,明朝梧州杨大甫打仗不行,却鱼肉百姓,常常带兵劫掠行舟,甚至杀戮往来军使、抢夺贡物。

李元胤激于义愤,亲手斩杀了杨大甫。

所以,钱秉镫称“元胤可用”,所言非虚。

但,廷臣均不同意。

李成栋举旗反正,从其后来的表现看,对明室的确忠心耿耿,但,他未死之前,朝廷始终对他忌惮无比,事事均看他的脸色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