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大西军入主云贵(第2/3页)

孙可望,本名可旺,小名旺儿,陕西米脂人,世代务农,是个标准的农家子弟。

孙可望自少英俊,会来事儿,机变百出,投身到张献忠军中,善解人意,很得张献忠喜爱,不久收为养子。

孙可望之外,张献忠还收有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三养子,但因孙可望年纪稍长,且略识诗书,故位在其余三人之上,军中咸以“大哥”相称。

孙可望治军严谨,遇事镇定,即使骤逢强敌,仍能率部坚立不动,敌畏称之为“一堵墙”。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张献忠兵袭南阳,负重伤,几欲死,是孙可望死护突围,这才从将张献忠从鬼门关上拽了回来。

所以,孙可望既是张献忠的养子,也是张献忠的再生父母。没有孙可望,张献忠做不成大西政权的事业。

敢战之外,孙可望的口才还特别棒。

张献忠全军被困于谷城,眼看就要坐以待毙。孙可望挺身而出,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官军周旋,最后成功地实施了诈降计,为大西军的咸鱼翻身奠定了基础。

综上种种,他被张献忠指定为事业接班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置平东、安西、抚南、定北四将军,于蜀王府内,建东、西两王府,孙可望得封为平东将军,居东王府,人称“东府”,地位仅在张献忠之下。

张献忠命毙西充,清军随后紧迫,大西军群龙无首,所幸孙可望勇挑重担,颁谕说:“皇上(指张献忠)汗马血战二十余年,抚有西土,皆赖众将戮力同心所致。皇上方欲驰骋燕、赵,还定三秦,为天下除残去暴,开万世不拔之基,不意创业未半,中道崩殂。诚此危难存亡之秋,尔等各营大小将领务必同心协力,克成大事。”

谕令一下,欢声满营,众人都自动自觉遵守孙可望的约束,军心如一,队形不散。

于是,孙可望与安西将军李定国、抚南将军刘文秀、定北将军艾能奇,率大军由顺庆南下,强渡长江天堑,克重庆,下綦江,进入黔北。

随后,取遵义,渡乌江,占贵阳,下定番、永宁,黔西诸郡均望风瓦解。

与解体后四处飘荡的大顺军余部不同,大西军以贵州为基地,休整士马,稳扎稳打,发展自己的势力。

不过,贵州地瘠民穷,部队的发展并不十分理想。

恰巧,云南阿迷州土司沙定洲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逐走了明朝黔国公沐天波,称霸一方。

沐天波的副将龙在田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听说孙可望屯兵贵州,便派人前来求救,说:“如果将军能打着替沐天波伸张大义的旗号来讨伐沙定洲,则云南全省可一举而定。”

云南比贵州富庶得多了。

孙可望大喜过望,伪称沐天波妻弟所借之兵,打着为黔国公复仇的旗号疾趋云南。

这支大西军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到北,可谓身经百战,沙定洲手下蛮兵岂能与之相比?而且,沐家世代为云南管理者,沙定洲发动这场叛乱打破了云南两百年来的安宁,很不得民心,孙可望等人此来,乃是以正义讨伐邪恶,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沿路长驱而来,毫无障碍,一个月不到,就抵达昆明。

大军进入昆明之日,城门不闭,各民人户俱设香案迎接。

昆明诸生金公趾建议孙可望说:“大明开国三百年以来,云南和贵州的土司一直受沐氏一家管理,只要沐家有征调他们的需要,早上发出命令下午就能到达,将军应该及早迎黔国公沐英回昆明并和他一同管理云南,这是上上之策。”

张献忠死前也曾叮嘱孙可望,说:“我死,尔即归明,不可为不义。”所以,对金公趾的建议,孙可望并无异议,派人迎还沐天波,相约“共扶明后,恢复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