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朱聿键登位(第2/4页)

当年明成祖朱棣以一介藩王反叛而得天下,为了防止以后其他藩王效尤,不仅剥夺亲王的军事指挥权,还大量削减了亲王们的护卫,并严禁藩王离开藩属。

现在,朱聿键连招呼都没打就引兵往北京来了,朝臣一片哗然。

御史杨绳武率先弹劾朱聿键。

崇祯随即降旨切责,以“越关、擅毙”之罪将朱聿键废为庶人,幽禁凤阳高墙。

押送凤阳路上,解官把朱聿键捆绑在槛车内,这让傲骨铮然的朱聿键引为平生大辱,为此,朱聿键曾数度自杀。

落地凤凰不如鸡。

在凤阳狱中,守陵太监明目张胆地向朱聿键索贿,索贿不成,便搬出了所谓的祖宗法制,把朱聿键往死里整,直将朱聿键摧残得死去活来。

在狱中过了近七年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直到崇祯十六年,淮扬巡抚路振飞到凤阳巡视,听说了朱聿键的悲惨遭遇,非常同情,对他多方保护,情况才得以好转。

崇祯帝驾崩,弘光登基,大赦天下,朱聿键获释,受命徙居广西平乐府。

然而,朱聿键刚南行到杭州,弘光政权就已经覆亡,紧接着,潞王又献杭州出降。

在一片乱哄哄中,朱聿键遇上兵败南逃的镇江总兵郑鸿逵和户部郎中苏观生。

郑鸿逵听说他就是那个历经磨难而不死的传奇王爷,觉得奇货可居,便令副将保护他入闽。

六月十一日,清兵进抵塘西,马士英被方国安兵裹挟而去,大名鼎鼎的忠直良臣黄道周在杭州城外舟船中见到了唐王。

黄道周初见朱聿键仪表非凡,便油然而生几分亲好之感,几番交谈下来,又发现朱聿键谈吐慷慨,每谈及国事,则涕泪横泗,以恢复自任,惊奇之下,便有了拥立他出任监国以收拾残局之意。

黄道周,字幼玄,一字细遵,又字螭若,号石斋,一号逃雨道人,世称为石斋先生,福建漳浦人,当时的儒林领袖、一代宗师,被时人赞为“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

黄道周学问独步当世,仕途却颇不平顺。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黄道周还被指为“党邪乱政”,廷杖八十,囚入死牢。

在狱中,黄道周受尽拷打刑讯,却能保持一名学者的气节,手不释卷,著述不辍,撰成了《易象正》十二卷。

可以说,朱聿键在狱中苦读一事,颇能让饱尝牢狱之苦的黄道周产生共鸣和怜惜。

清军已攻取南京,弘光君臣星散,南京政府宣布垮台。

在这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头,黄道周积极投身到推动兴灭继绝的事业中去,以尽一个老臣之责。

他先上疏逃亡到杭州的邹太后,敦请聚集两浙、江西各路义师,以图王事,继而又力劝潞王朱常淓出任监国,以系人心。

但是,他的这些操劳和愿望全都被无情的现实否定了。

就在一片灰心丧气中,黄道周遇上了唐王朱聿键,为朱聿键的人君气度所折服。很快,他便做出了疏请唐王监国、约成大业之举。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皇子二十六人,除皇八子朱梓、皇九子朱杞、皇二十六子朱楠早死外,朱元璋替有后代的二十三个儿子各拟定了二十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子孙初生,便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二十三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

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