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坦途(第2/4页)

“还有名人故事?就是那些樱桃树、苹果树之类的东西?要不刘老师,咱们把这些课程放到后面慢慢讲,只教些算数和识字就行。就象王带喜和张大会这样,够用就行了。”

刘民有不情愿的道:“什么够用就行,没有品德养成怎行,又不是生产工具。”

陈新沉吟一会,劝说道:“你看你每天也不过讲一个时辰的课,缩减到半个时辰,他们再自己学习半个时辰,其他时间就到工坊做工。只要七岁以上的,再小的,你就自己留着。”

刘民有皱眉不语,他很反感这种童工,虽然陈新冠上了勤工俭学的名义,但刘民有知道这工坊的体力活有多辛苦。

陈新继续引诱他:“他们拿了工钱回去,你就跟家长说是学校读书才能做工,那些个把孩子放家里喂鸡煮饭的,还不赶快把小孩送来?”

刘民有又考虑半天,好多新来的流民还没有住处,就在墩堡边缘搭的窝棚,外边没有清洁要求,也就放养些鸡鸭之类,这些流民便让家中小孩干这些事情,不愿意弄去读书,陈新说的法子倒是能多弄些学生来。

他最后稍稍让步道:“最多十岁以上的,每日来做半天。”

陈新看刘民有态度坚决,好在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缺口,只得对刘民有劝道:“刘老师,我建议学校得先培养老师,你最好别亲自教那些太小的孩子,就得找十七八的,教一批老师出来,他们再教小孩,内容就只学识字和算数,不然你哪里忙得过来。”

“嗯,这倒是可以考虑,不过教小孩挺有意思的。”

……

七月陈新便开始带着军队训练,合练旗帜号鼓,第二批招来的五百新兵已经到位,其中包括五月从登州买来的一批辽民苦力,开始下一轮新兵训练,刚刚在打土匪战斗中表现突出的人又提升起来一批,单独成立了专门的训练队,祝代春为训练队队长,以后的新兵训练和招募都由训练队独立进行,完成基础训练后直接分派到战兵队,战兵队的主官没有了招募的权力。

一个月后徐管事果然送来了整整一船武器,都是按陈新要求的,足够装备五百人的冷兵器、五百套铁鳞甲和十门虎蹲炮,宋闻贤的儿子和老婆也同船过来,他们以为宋闻贤已经葬身大海,一路哭得泪人一般。

陈新如约交上了一万两白银,又给了徐管事承诺的另外五百两银子。徐管事收了银子心情不错,告诉陈新报功文册已经做好,马上就上报到兵部去,让他尽快去凑集剩下八千两。

见过老婆孩子的宋闻贤悄悄带着第一批铜钱和俵物去了天津,顺便还要接回赵香,准备结婚。

宋闻贤八月从天津回来,先说了郑芝龙的事,朝堂上五月开始在讨论招安郑芝龙的可能性,陈新估计还是会和原本历史一样发展,后面的就看许心素干得如何了。

另外带来一些登莱附近的消息,户部欠了关宁三月军饷,蓟镇也欠饷,七月间都闹起兵变,蓟镇还稍好一点,拿了点银子就消停了,关宁兵闹饷就闹得不像话,把辽东巡抚毕自肃侮辱之后,毕自肃不堪忍受而绝食自杀了,袁崇焕一到宁远就跟崇祯请来粮饷,又杀了几个胁从,算是镇压下去,既然毕自肃死了,袁崇焕就跟皇帝上奏说不再设辽东巡抚,反正没啥用,皇帝也同意了。但是一月之间蓟辽这两处最重要的边关重镇同时闹饷,可见大明财政已经穷到啥份上。

已经任命到浙江当总兵的杨国栋,居然又不知如何打通了关系,孙国桢上了个奏折,说登莱比浙江重要十倍,杨国栋不能走,结果报上去就准了,他仍然回府管兵事。但五月的时候崇祯任命了新的登莱海防总兵张可大,陈新不知道他们两人会怎么分工,只好两边都打点了一番。

辽东的后金还算消停,除了派出三千人把明军放弃的锦州、杏山、高桥夷为平地之外,没再去辽西搞大的动静,锦州这个所谓的战略要地也没有占,搞完拆迁就回了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