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调控的问题(第2/3页)

所以,农民的收入降低了,他们的开支,其实也会有一些降低,但一定程度来讲,农民的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低于其它阶层,如何制定各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让各个阶层的利益,保持平衡,就是宏观调控。

具体做到什么样的比例合适,这需要从统计上来的数据,来分析调配产出和供给关系……”

“老师您等等,这些东西,我已经听不太懂了,是您的一门新学说吗?”李泰两眼有些晕道。

孙享福摇了摇头道,“不算是,其实,这就是朝廷此前规定百姓们种什么农作物,一年能酿多少酒的规定的一个加强版。

国家需求什么,加大需求方面的产出。

国家多余什么,缩减多余的产出。

当供需平衡了,所有的物价,都会平稳下来,此前的拜占庭帝国,在没有与波斯人开战之前,他们的人口,产出一直都很稳定,他们的物价,也稳定了上百年,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问题就是,百姓们知道市场上粮食多,种粮食卖不到钱,明年可能会一窝蜂的去种其它作物,这就可能导致明年出现粮荒,在粮食这种百姓生活的必须物资方面,朝廷必须要做一定的储备,对于农田的种植,还要有一些硬性的管理规定,每个地方,按照人口,必须种植多少粮食田,得有统计和长期的发展规划。”

用这个简单一些的方式解释,李泰顿时就懂了,市场大到大唐这个程度,已经很难再出现什么囤积居奇,影响整个国家物价的局面,物价的波动,一般是因为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导致的,种粮食的百姓,早前几年因为朝廷要对西域大量输出粮食,他们高价卖出了粮食,赚了钱,现在,战争结束,当地百姓开始自己产粮食,他们的粮食积压在手上,受点损失,也很正常。

即便是在后世,物价也会不断的根据供需关系,而波动,有百姓刚好赶在棉花丰收年,种了大面积的棉花,卖不到好价钱,或者刚好赶在棉花缺口大,涨价的年头,种了许多棉花,卖到好价钱,这都是很正常的。

在孙享福后世生活的荆湖地区,就有很多农民将赚不到什么钱的水稻田改成了莲子田,刚开始时种的人少,种出来的莲子,一斤能卖十几块,农民赚大发了。

可后来整个地区的百姓一窝蜂的去种莲子,甚至有人包几百上千亩水田成片的种,结果,产量太大,市场需求饱和,种出来的东西没人要,价格不断下跌,导致他们亏本,这是常有的事情。

而现在,整个天下大一统,不存在那些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只要国家将所有的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统计起来,作出一定的规划,就能使物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稳定下来,除非出现什么很巨大的自然灾害,来搞乱市场的供需关系。

看到李泰听了自己的话之后,进入沉思的状态,孙享福也不继续跟他说话了,这么大的国家,想要统计数据,何其艰难,即便是后世,有电脑的辅助,诸多专业人士的计算,也未必能够在短期之内,统计全球这方面的数据,所以,只能通过一个小地方,大致测算全国的一个大概水平,保证有多无少就好。

很快,马车就到了广州城内的越王府,现在,李泰已经被李世民改封了越王,这座府邸,其实就是在原先冯盎给李世民修建的行宫的位置改建的。

现在,广州城已经是南都,行宫的规模,可不是那么一点点了,除了各种豪华的住宿区,还有超大的政务大厅,即便是比当年的太极宫也不小,李世民冬季的时候,可能会乘船南下,小住个十天半个月的,跟岭南人民联络联络感情,反正现在有了汽轮船,来往比较快。

阿月在王府门口迎接了孙享福,她现在肚子里还怀着孩子,而她的身边,有一儿一女跟着,大的儿子已经六七岁,小的女儿三四岁的样子,都有点胖嘟嘟的,像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