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到船厂(第2/3页)

李承乾答道,“有些紧张,航海学院的学生,都是香饽饽,教出来的人才,是要用于远洋航海事业的,所以,我想在蓝田技术学院这边,专门开设一个蒸汽轮船驾驶班,培训驾驶人员。”

孙享福笑了笑道,“一个班肯定不够,可以将其分出来,专门成立一所院校,几千,上万规模的培养,未来,咱们需要用到类似人才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李承乾一想也是,现在才几十艘船,之前培训出来的几百人,就都用上了,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船只需要人驾驶,于是点头道,“老师说的是,回头,我让宇文侍郎,把这件事情办了。”

这里,李恪想到了山南道那边一些跑船运的人,又向李承乾建议道,“咱们还得优先让那些有跑船经验的水手来学习,另外,长安一处学院不够,江陵那边,熟悉船务的人才更多一些。”

李泰也是反应了过来道,“广州虽然有航海学院的分院,但往内地跑的商船,客船也不少,同样要着手培训。”

孙享福笑道,“那就开三间学院嘛!咱们大唐,教老百姓学本事的机构,只嫌少,不嫌多。”

三人闻言,都是一笑,此刻,他们想的,已经不止是驾驶蒸汽轮船方面了,其它行业,似乎也可以这样落实。

只有程处默感觉有些郁闷,骑马打仗他行,开蒸汽轮船太高技术含量了,他不会。

渭南码头的旁边,就是渭南船厂,太子号在码头上停稳了之后,船上一行人就上了岸,往船厂这边走来,刚进了大门,孙享福就看到了一号船坞里面,一个高大的钢板包木的船壳,由于目前还没有研发出炭弧焊技术,暂时,也只能采用这种模式打造船壳。

这是渭南船厂正在研发建造的大型蒸汽货船,它的吃水,或者说载重,应该会超过三千吨,比刚才他们所乘坐的‘太子号’,大十五倍左右。

而且,它的航行速度,只会慢三成左右,据建造前的预算,在江上的顺逆流平均航行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十二到十三公里左右,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行驶,三百公里没有问题。

至于更大的五千吨海船,以及海军的战舰,则是在杭州湾船厂建造,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他们就不怕船造的太大跑不动了,在后世我国的海洋渔政船,都有四千多吨排水,而一战到二战期间,更是有许多载重达万吨的蒸汽动力货船问世,它的上限,还很高。

但是,造船的技术,得一步步来研究发展,目前来说,五千吨的货船,都还只是在理论上可以完成。

在任何时代,研发建造这样的大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建造了一年多,但还只是把船壳浇筑出来了而已。

未来,它还要经历像现在量产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样的反复改良试验的过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够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而五到十年后,说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轮式发动机,就能问世了,早前,孙享福就说了一些关于它的原理,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阶段,模型机就快造好了。

其实,搞懂了蒸汽机的人,自己一般也会想到一些改进模式,后世从蒸汽机开始改良用于工业,到它的出现,普及,不过是几十年而已,而接触到了科学,并且形成全民学习研究风潮的大唐人,未必就比后世的人傻。

杨顺水已经快六十了,虽然,他每天都会来船厂上班,但实际上,已经管不了什么事了。

现在的船厂,已经不光是设计上面的讲究了,船底板金属用料,龙骨的承压强度,蒸汽机甚至电路的应用,船壳曲弯力承压测算等等等知识,都不是以往他这样一个设计建造木船的老师傅,能够看的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