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给吐蕃人民的礼物(第2/3页)

说着,孙享福将太阳能锅子的功能,给大家讲解了一遍,而且,还亲自示范,将一个装满水的炊壶,和一个装满羊肉块调料包的双耳平底深锅,放在了太阳能聚光锅中央的铁架上,然后对着太阳调整聚光,让聚光点,对着炊壶和双耳平底深锅的底部,操作,可以说是简单无比。

做完这一些之后,孙享福便告诉他们道,“等一会,你们所有的人,都会按照亲属关系,被衙门编户,每一户,都将会得到陛下赠送给你们的铁质炊壶和平底深锅一个,暂时,每三户,公用一个太阳能锅,它能帮你们省下很多牛粪燃料……”

铁器在这个时期都贵,当然,这是相对吐蕃来说,随着大唐的钢铁产能不断的爆发,它在大唐内部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一个普通百姓都用的起的程度,只是在向外出口的时候,会被限制,税收会比较重,导致了别国想从大唐买这些东西,会很贵。

可现在不同了,吐蕃已经归大唐了,就再没有了限制这一说。

若是孙享福只是给每户百姓送一个炊壶,和一口平底深锅,那禄东赞,也不会有多惊奇,毕竟,一个苏毗部,不到三千人,编成户的话,估计不到八百户。

而八百套铁锅,铁壶,在大唐的价格,也不过是一两千贯而已,还不如他刚才送出去的两三千罐水果冰糖的价值。

可孙享福的礼品清单,貌似很长,并没有送完。

当他听到今后所有的百姓,可以按月,到衙门免费领取定量的茶叶和盐巴的时候,他的整个下巴都快张的掉在地上了。

苏毗首领,则更加不相信这是真的。

可禄东赞想到了自己去年到云南的时候,看到的那些,开成梯子状的茶园,顿时它了然了。

至于盐,大唐现在有原属于吐谷浑的盐湖在,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盐供给,在这方面,早已富余的有些过份,提供给吐蕃高原的这点人食用,根本就是小意思,甚至,因为他们提供了廉价盐,吐蕃的畜牧业,还能扩大不少规模。

毕竟,这里本来就人少,除去并入大唐之后,可能会随大流迁出去的人口,留下来的,不会超过五十万,最多编成二十万户,大唐就是白养着这二十万户人口,又怎么样呢?

一年花销五百万贯够了吧!这可是比原先整个吐蕃一年的产值还高一倍多的钱。

可五百万贯,对于大唐来说,算什么了不得的负担吗?

根本不算,五十万人和这么大一片地方,到了大唐的手上,每年给朝廷创造的经济价值,绝对不止五百万贯,因为,禄东赞在云南,看到了例子。

几年以前,那边还是一块比吐蕃好不了多少,由多部落分治,混乱不堪的地方,可是现在呢!

种茶树的茶山,种药材的药山,种鲜花取花精的花山,种粮食的梯田,整片整片的水果林,以山峰为单位的巨大养殖场,各种产业都在逐步成型,更加别说那些源源不断输出的金属矿物。

现在这些产业,才刚刚起步而已,就已经让南中之地,两百多万人口,衣食无忧了,如果之后做大,形成规模,那么,南中之地的百姓,很快就会迈向富裕。

这也是为什么,禄东赞去找舍龙运作,将自己一部分族人,迁到南中去的原因。

而吐蕃,也并不是没有值钱的资源,此前被大唐商贾大量收购的药材,便是其中一大产业之一,稀有矿物,完全不比云南少。

当禄东赞听到孙享福说,今后,派驻在这里的官员,士兵,不仅会帮助他们解决生存问题,还会带着他们学习汉语,书写汉字,并且教他们更加先进的种植,养殖知识,带领他们走向富裕的时候,禄东赞都感觉耳朵有些发麻了,这完全就是云南的翻版。

可这样的大唐朝廷,简直是太好了,好到这里的人没有任何理由去反叛他们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