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再临岭南(第2/3页)

岭南沿海之地有一桩好,那就是常年气候温暖,这个时期,即便是在冬季最冷的时候,温度也在十度以上,基本不影响人劳作干活,而且,这里还能不断从海外弄来各种免费,或者廉价的劳工,好几十万人,八年多的时间,不干别的,光做基础建设,那个劳动量,可当真不小,至少几千里的水泥路,几座城池,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孙享福才初一进城,就感受到了广州新城的大气,难怪李世民夫妇此前对这里是赞不绝口,回去之后,打破常规,封了冯盎一个骠骑大将军,在岭南这种蛮荒之地,修建一座完全不输给中原地区的一流城池,所要砸进去的钱,那可是海了去了,冯盎的家底虽大,估计也都砸在这上面了。

最让孙享福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沿街张贴的宣传标语,全都是防病防疫,宣传卫生知识的关键词,不仅有字,还有图,时至今日,冯盎一直执行着孙享福当初在这里时写下的防疫手册上的东西。

“岭南人口如此大幅度增长,冯公只怕掏了不少腰包吧!现在,您还在免费为生病的百姓治疗疾病么?”孙享福有些感叹的问道。

“些许钱财,算不得什么,咱们造更多的海船,就能从海外再淘回来,不过,也没剩什么家底了,你们善阳制药厂制作的成药,可太贵了,每年,我岭南在药品药材上面的采购,就高达两千万贯。这几年人口数量上来之后,开销也越发大了,把之前的一些累积都快掏空了,这不,盼着你来,给咱们多开辟一些产业,好继续维持下去么。”

闻言,李泰才知道孙享福此前在船上说的那些话的意义,原来,这免费医疗,并不是九垸县首创,人家岭南地区,从贞观元年就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了,而且,现在,百姓们直接是吃善阳制造厂制造出来的高价中成药,当真是把钱不当钱花。

“难怪岭南的人口有这么大幅度的增长,阿月听到小泰要来接替您的位置,还有些不高兴呢!”孙享福恍然大悟道。

“呵呵哈,这有什么不高兴的,老夫为这里的百姓出了一辈子的力,难道还不该享几年清福?”冯盎闻言哈哈大笑道,他现在是名利双收,也年过六旬了,可没有一点贪恋权位的心思。

见冯盎的眼光看向了自己,李泰也是笑着接话道,“阿月姑娘有这样的想法,实属应当,若不是考虑到冯公年纪大了,需要休养,父皇可不会轻易调动您,小王多留冯公些日子,也是想让您将治理地方的手段,多多传授于我,如此,我才能更好的为当地百姓做事,还请冯公不辞辛劳啊!”

李泰这话说的漂亮,冯盎父子听完,也是连连点头,不一会,车子便到了冯盎的府邸,酒宴早已设好,阿月到这,跟在自己家一样,带着牡丹和芙蓉以及她自己的一些跟班,自去后堂开了一席,有冯智戣的夫人的小妾们作陪,倒也热闹。

孙享福,李泰,杨敏,以及一干孙享福带过来的农学生和护卫们,则全都在客厅开大宴席,吃喝了一番之后,孙享福首先给冯盎,以及刚才随他去码头迎接,却没有资格上主宾车的,十几个在广州城做官,或打理产业的儿子们,介绍起了自己带过来的人。

其中,主要说的是杨敏,他在造船这一块,能给岭南造船厂提供一些帮助和意见,关键是,杭州湾的航海学院,基本能够落实,那么岭南道这边,不管是派人过去学习,还是跟进,在当地也修建一座航海学院,都需要跟他大量的协商合作,一番聊下来,冯智彧等掌管冯家产业的人,便都和他亲近去了,扩大航海规模的问题,也是岭南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把技术资源相互共享,对于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然之后,就是孙享福带过来的农学生了,有二十多人,其中比较出挑的,有李默,张津,陈轩,韩维等,他们都算是孙享福认可的农门新一代弟子,会带领学生们协助孙享福管理各种新作物,以及负责孙享福离开之后,对这些新作物的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