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2/3页)

“妾身算是明白陛下为什么将诸位妹妹全部都带上了,想来,也是要去九垸县沾沾宝地之气。”

长孙皇后对于李氏族群的壮大,比虞秀儿对于孙氏族群的壮大还要关心,此前,孙思邈帮她看气疾的时候,言明她最好不要生养,可由于近两年的各种食补,她的气疾已经很少发作,身体比之前好的多了,倒是又想帮李世民生一个了。

说到这个,李世民老脸一红道,“我大唐的汉民百姓数量,始终稀少了些,还不到治下总人口的一半,像西方几个大国,动辄两千多万人口,拜占庭帝国,甚至达到了四千多万人口,咱们在这方面,可是弱了他们不少,需要大力推动发展。”

长孙皇后听懂了李世民话里的暗示,点了点头又接话道,“如此看来,正明劝您好生发展内部,积蓄实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说到这个,李世民有些无奈道,“大臣们提的建议,大多时候都是有道理的,是故,朕平时,都比较虚心纳谏,但是,在好与更好之间,朕要做出选择。在朕看来,王浩残余的那些人手,即便是不可大用,但让其搅乱西方,于我大唐也是有利的,西方诸国在战乱中衰弱,朕的大唐,却在潜心向上发展,不消几年,朕马踏西域之时,必然能成摧枯拉朽之势。而正明心地太过善良,不愿在征伐扩张的途中,牺牲太多人的性命,依照他的策略,虽然可行,但太过缓慢慢了,只怕朕在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我大唐实现大一统的一天,这是朕不愿意采取他的策略的原因。况且,此次他又犯了朕的忌讳,私自指使故旧,破坏朕的布局,去了山南道之后,朕定要好生训斥他一番。”

“故旧?正明现在还能调动的了军队?”

李世民摇了摇头答道,“非是军队,是海外探索公司那些人,以他从前的护卫统领赵龙为首,不过,朕已经去信调弘慎去处理了,扫清了海外的那些家伙也好,这样,就能将王浩残留的那些人,绝对的控制在手中了。”

时间倒回到一个月前,赵龙回到渭南船厂接手新船,准备做航海训练的时候,就得到了张轲送过来的口信,他顺势就找武器装备车间领取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一些最新研究出来的装备都领取了不少,美其名曰一同试验,这样敏感的消息,自然是当天就传到了李世民这里。

密卫系统,对于武器的监控可是十分严密的,不过那时李世民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过了两天之后,岭南冯盎调兵出海的消息也传了过来,再结合赵龙接手了十艘包钢大船,点齐了原本在他麾下的熟手海员,和少数需要训练的新船员,火速走永济渠,直奔东海的情况,李世民便猜到了什么,急忙给辽东半岛的张公瑾去了一封信。

然之后,当赵龙的船队绕过半岛,直奔倭国方向的时候,在海上遇到了张公瑾,不过,张公瑾并不是阻止赵龙去倭国,而是亲自带着两万辽东海军,随他一起前往倭国。

自从王浩从云南逃出海外之后,倭国就像是一个被封闭了的国家,两年来,派出的几拨使节,还有一些做海运生意的商贾,全部被王浩的人截杀了,甚至,他那些属下,还开始登陆,在岸上大量捕捉青壮,在九州岛的一个海港建立了城寨据点,不断的以倭国人口为基础,吸取战争养份,而倭国这个时期的人口本就不多,经过高句丽的巨大战损之后,比较开化的,能被用于军事的青壮,最多也就十几万,王浩的人前前后后抓捕和杀死的青壮人数过万之后,已经伤及了倭国的根本。

厩户天皇不得不组织军队,想要将这股势力铲除,这不,厩户筹备了两年多,终于组织起了水陆大军五万余,准备去九州岛清剿这股势力的时候,却被赵龙和张公瑾给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