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大赏群臣(第2/3页)

在这方面,大唐的经济条件既然允许,完全可以比后世做的更好,孙享福的目标,至少是推动这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服务,达到,甚至超过后世的发达国家的标准。

然之后,当孙享福把所有的汇总做完的时候,发现,大唐的财务情况应该是不错的,毕竟,主要的消耗和主要的收入他自己还是知道一些的,也就是说,财部那边,年底的时候,应该还有一大笔钱的结余。

一场耗资两三千万贯的大战,居然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恢复了,可见当下大唐的经济实力有多强劲,而且,未来,或许会更强劲,因为使团往西域各国走了一遭之后的效果逐渐的体现出来了。

随着西域各国对于大唐的了解更多,他们的国主开始懂得和大唐进行更大层面的贸易,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了,所以,今年来长安扫货的西域商人中,有许多是代表国家而来,总贸易额再度出现了较大增幅,达到了两千三百万贯,比去年的一千七百万贯,增加了六百万贯,仅仅是出口方面,就达到了三成以上的增幅,而且,以金银折算成现金交易的比较多,资产净流入达到了一千多贯。

在这种用货物换金银的交易中,其实根本无法计算大唐具体盈利了多少,因为随着更多的金银流入大唐,它的价格,是会贬值的,而这种时候,大唐其实已经需要一种比较精确,严密的货币管理政策了。

所以,孙享福在李世民回来之后,第一件要上奏的事情,就是货币改革。

十月,整个长安城在房玄龄的组织下,开始了披红挂彩的工作,皇帝李世民要带着征服四夷之威回京了,连太上皇李渊,都被他从长乐宫中请了出来迎接,十几万俱装铁甲的将士,全部从龙首原校场整理好仪装出来,直接从明德门排到了皇城门口。

所以,论到做宰相,房玄龄要比萧瑀高明的多,他知道李世民想要什么样的场面,朝廷需要摆什么样的场面。

明德门前,所有在长安的官员,以及各个臣服的番邦的国主,国相,王子等等,数千人,朝李世民行了躬身三拜的大礼之后,随着李世民的车驾,在百姓们锣鼓喧天,鲜花彩绸夹道的情况下沿着笔直的朱雀大街向皇城走去。

御驾之中,一左一右,新老两代皇帝并排而坐。

李渊的脸上虽然挂着淡淡的笑意,但心里的复杂,无人能懂。

李世民,则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气势,就差指着李渊的鼻子说,‘看,我比你做的好十倍,大唐交到我的手上,才是最正确的。’

皇城门口,长孙皇后领着一干妃子,皇子,皇女列队相迎,当然,她们也就是出来拜见一下而已,李世民会直接往太极殿,主持大朝会,诸位皇子之中,由于没有一个成年的,只有太子李承乾一人,有资格参加这次朝会。

然之后,孙享福总算是知道,财部为什么刻意留下一大笔钱了,因为,平常只有百余人上朝的太极殿,根本站不下上千的朝臣。

且不说现在十部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就高达两百多人,光是扩大后的武将序列中,五品以上的将领,就有三四百人。再加上各州道总管派过来的地方州刺史以上级别高官,数百人。还有臣服的二十多个国家的国王,王子,国相,领兵的高级将领等等,又是数百人,这就导致了所有需要朝见的人,有一大半直接排到了大殿之外吹冷风。

没有办法,室内,也就只够站个几百人的,总不能让朝臣们肩挨着肩,拥挤着站吧!

这种情况让李世民的眉头紧皱,他脸上,就差写着‘朕要扩建皇宫’几个大字了,而偏偏,今天要宣布的事情,非常多,可是苦了那些四品以下的朝臣,要站着吹几个时辰的寒风了。

李世民向天下昭告的内容有很多,首先,就是宣示新纳入大唐治下的领土主权,现在所有被大唐占领的地方,包括冯盎在海外树立了界碑的岛屿,澳洲大陆等等,全部都被他命了名,写在了诏书之中,在这些疆域内的百姓,也都算是大唐子民,可以申请得到大唐朝廷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