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时(第3/4页)

而孙享福拿到了王家的建材,再加上他们自己几家本身筹集的,就足以冲垮建材市场了。

当王圭从孙府回去的时候,脸上的皱纹笑的像菊花一样,在这一轮中,他王家虽然参与了喊价,但并没有真正出大钱,反而是因为建材,赚了一笔,而其它几家,可能因为他放出去的这批建材,而吃一个大亏,这下,他到族老会那边,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他却不知道,孙享福这一手,虽然看似让王家得了些利,但会让此后知道了真相的其它几家,更加的仇恨王家,让他们彻底决裂,挑起他们不死不休的争斗,才是孙享福计划的核心。

上元节后,孙享福便和幸福村的一干技术骨干,带着数万熟手农夫赶赴长安周边各县,指导整田施肥的事情,他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来做这些播种前的指导工作。

对于让这个时期的百姓懂得耕层和施肥的道理,孙享福是不抱希望的,什么土壤性质之类的专业术语,百姓们更加听不懂,所以,孙享福只能以官员的身份,指定他们种植作物,直接让百姓照着他指定的做就好。

幸福村弄出来的有机肥并不能在整个关中施用,充其量,将皇庄以及秦家,虞家等几个老关系户的田地里用上就不错了,所以,制作底肥这样的事情,以后得百姓自己来,扒草木灰,成了农户们家家都在干的事情,另外,孙享福还建议,牧监署再设置一个衙门,专管各城粪池。

有了这么一个衙门在,所有城池里的粪便被集中在城外统一沥成有机肥,虽然不能在当年覆盖周边所有土地,但轮片的施用,最多两三年也能轮到一次。

有幸福村提供支援的犁耙和数千头牲畜帮忙,整个关中的整田大业进度很快,比较幸运的是月底的时候,接连下了两天小雨。

这场雨本身并没有给田地带来什么滋养,却是让孙享福断定了伺此后关中之地不会再下大雪,确定了这件事,他对春麦早种,就又多了几分信心。

经过两轮高产,而又从中挑选出来的个大饱满的种子被分配到了农夫手中,孙享福不指望他们会按照自己所教的播种方法播种,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往自家地里播种的时候,肯定会使劲的多撒一点,所以,播种的事情,孙享福都用自己带来的熟手农夫,那些本土百姓只能在一旁观看学习,哪怕是有些看到自己田地里播的种比往年少一半的百姓,跪在地上眼泪婆娑的求,孙享福也不会让属下多撒一把,等到夏天看到收成的时候,他们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在这个时期,没有施用有机肥的田地,顶多也就能达到四石左右的产量,而且还是在上好的熟田种植,这个数据,孙享福已经亲自试种出来了。

四石这个产量,虽然对于这个时期的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丰收了,可对于孙享福来说,就是耻辱。

一亩田才收四百多斤,而且还是湿重,你们嘚瑟个啥?

今年农门子弟重点种植的小麦田试验田的产量,至少要达到六石以上,才算及格,七石以上,才算优秀,由于这个时期的田亩面积小于后世,七石的产量,就已经很接近后世的产量了。

小麦播种,只是今年关中春耕最简单的一环,毕竟,这个作物到了现在,已经有了千年的种植历史,百姓对它也熟悉,真正让孙享福没底的,是大棚里即将培育的棉花和瓜物,这个时期的百姓,大多对于这些新作物是两眼一抹黑,所以,前两年帮忙种植过这两种作物的熟手,现在都成了能够领导一方种植的技术员,李世民甚至有意让这些人成为各县的里长,村长之类的低级行政组织人员。

不过由于要撤换的规模太大,不能一下子弄,是以,想要成为里长,村长,必须要掌握农耕技术这一条规定,李世民率先下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