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众正(第2/4页)

张瀚的经历,格局,家族背景,发展起步的经历,各方面都俨然成了传奇。甚至有很多人感觉上张瀚是当今天子上一辈的人,天子太嫩,张瀚已经成名多年,养望已成,诛心来说,很多人感觉能力上张瀚远在大明天子之上,只是天子现在还是在中枢正朔的位子上,张瀚差点被围剿杀死,人们都知道此人已经有了向大明动手的大义名份,对和记暂时的隐忍,反而是有人相当的失望。

和记如今有了动作,反而令人振作,虽然并不是大军南下,可是有识之士心里都清楚的很,眼下这事,完全能够要了大明一半的命。

“就怕银子……”史从质最后又念叨了一句,不过他接着又摇了摇头,不管怎样和记是怎么起家的,那位大人是以行商起家,累积起千万以上的身家,自己这一点小计较,怎么和人家比?就是家族里的老三,以前是没出息的子弟才去经商,现在俨然已经成了家族里的主心骨,这一次事情过后,老三的身份定然会水涨船高,不少家族中的机灵鬼会依附到老三身侧,不过史从质也并不担心,老三并意于家族之事,他的族长地位不会受到威胁。

“大兄,”众人散去之时,史从斌对史从质拱手道:“侄儿那里我才留了五十两,他还跑会馆住了,赶紧叫他回我的宅邸去住,再想办法带几百两银子给他,京师未来几个月会相当困难,别叫侄儿在那边受苦了。”

“吃点苦头也好。”史从质爽郎一笑,说道:“咱们这里跟着和记走,他回来了凭白多事,生出多少口舌来。”

“宪之也是,和他三叔闹什么生份。”

“他们东林党是不是与和记过不去?”

一个族兄弟面色一变,突然抛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张瀚养望已成,但主要还是在北方士大夫群体,特别是山陕河北根基最牢固,在河南和山东,主要还是利益牵扯勾连,真正的关系深厚还得是山西陕西等处。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张瀚是北方士大夫家族出身,浦州张家已经发达超过百年,和很多山西陕西的士绅家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和交情。

山西帮在嘉靖年间时就是本朝一大帮派,晋党在当年可是力压北方群雄,打的江南党人节节败退,等晋党布局把张四维推到内阁首辅的时候,朝中其余各党可是明显的不是对手了。

可张四维的暴毙简直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其后江南一脉出头,申时行和王锡爵和沈一贯叶向高方从哲,然后周道登韩爌成基命,江南一脉,不分浙党东林,大抵一脉相承,后来江南籍分裂为浙党和东林,浙党和齐党楚党联手,还得投靠太监才打跨了东林。

所以东林党人在人们心里大抵就是巨无霸的存在,特别是今上登基之后铲除了阉党,重新启用东林党人的过程已经开始,很多东林党人已经在走起复的程序,明年到后年两年间,预计东林党人又要重新占据朝堂之上,所谓“众正盈朝”的局面再度呈现。

但其实史从质是多虑了!

天启四年到六年这两年间,魏忠贤对东林党的伤害实在太大了,一线的老臣如叶向高和韩爌还有刘一景等人致仕,东林党失去了顶层的实力。

然后是钱谦益等中生代被挤走或是干脆肉体消灭,东林党失去了整整一代接班的人。

只有下层来说,东林党由于是在文风昌盛的江南起家,各大家族天生的就有相当多的尚处于下层的子弟,而且他们文名盛,文章多,流传广,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好象东林党还处于天启四年之前的统治地位,对国家气运和朝政影响还是很大。

这当然是错觉,完全的错觉。

除了崇祯元年到二年间,先后用了韩爌和周道登还有成基命等东林党人为首辅外,其余的八名东林党的阁臣都只是阁臣中的边缘人物而已,比如被拉出来救火的孙承宗,辽事一休,崇祯就叫老孙头回家继续养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