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3章 动手(第2/3页)

除了三个太监外,尚有姚宗文也在座中,此人也想改换门庭,但他名声很臭,未必能留的下来,这一次过来,姚宗文更多的是想给自己临走前多捞一些好处,最少替太监们效力,使这些新的权阉不要过分为难自己。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不要说魏忠贤的书信,就算是魏忠贤本人过来,霍维华也是断然不见了。

“霍大人,”寒暄客套已毕,各人也没有心思继续说什么闲话,这几个太监都是现在最得宠当权的权阉,他们哪有多少闲功夫在此耽搁。王德化相当直接的道:“对和记现在动手,妥当否?”

“禀报内相。”霍维华十分恭谨的拱手道:“愚意以为,要先询问一下大同巡抚和阳和兵备的意思,另外再问大同总兵,张家口参将,并宣府巡抚等人的意思。”

见王德化皱眉,霍维华连忙道:“布置这些人在大同和宣府,这是大行皇帝的亲自安排,距离已经一年多时间,练兵,实饷,选将任能,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临阵换将,会使得前功尽弃,恕下官大胆直言,此辈多不是阉党,甚至是清流,皇上对此辈也必定能信重。”

王德化微微点头,但面色还并不是很好看。

高起潜忍不住道:“霍大人,今上还是信王时,在潜邸我辈就经常和皇上研究怎么针对和记的事,皇上对你所说的这些文武大臣还是颇为信任的,但对他们迟迟不敢对张瀚下手,也是颇为不满。若还是这般情形下去,怕皇上要考虑先换人。而京师之中,主持此事的虽然是厂臣,但我们都知道,在其中出谋划策的就是霍大人,如果……”

高起潜年轻,勇壮,充满着咄咄逼人的气息,叫人感觉起来不象是太监,反而是个赳赳武夫一般。

霍维华已经听明白了高起潜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不管是王德化,曹化淳,还是高起潜,这些人终于都是冒出头来了。

一直在信王面前撺掇信王,一直给信王灌输和记的坏话,除了这些人,还能是谁?

除了这几个太监外,应该还有相当多的文官参与其中,姚宗文就是最明显的一个。

如果不是党派有别,恐怕还会拉更多值得拉的人参加进来。

没有别的原因,和记这些年,赚的太多了!

如果是普通的富商,一个锦衣卫百户就能叫他倾家荡产,一个锦衣卫指挥能搞定京师七成的富商,剩下的三成,多半是和勋贵太监有关,需要更大的人物出头。

如崇文门一带的官店,有的是太监开的,有的直接是皇家开的,也有的是亲藩勋贵们的店面。谁想动,得考虑一下背后的靠山们会不会不高兴。

在大明,除了江南一带有较大的丝厂之外,商业氛围浓重的反而是闽浙一带,那里的所谓海盗,多半是被逼迫的无可奈何的海商,海盗和海商不分,看似是海盗贪婪,背后的文章可是极深,并没有那么简单。

和记的背景在初入京师时也够用的,张瀚,名臣之后,蒲州张氏的嫡脉传人,又是四品卫指挥,如果大同有大量北虏入侵,张瀚这样掌握自己团练武装的人,运作一下,随时能升到团练参将,副将,乃至总兵。

这样的背景,开一个商行分号,不算过份,京师权贵众多,但他们犯不上一上来就开罪一个大同地方的实力派,何况是张四维的后人,名臣之后,闹出动静来不会小。

待和记展现出更强大的实力时,天启皇帝极为重视,和记的分号在皇帝瞩目之下,虽然有不少人一直打着主意,但忌惮皇帝的态度,当然也不敢擅动。

但当不少人发觉和记的利润大的吓死人的时候,贪婪之心压住了最后的理性,蓟镇关门之事,就是有些人按捺不住,顾不得朝廷与和记反目,甚至不管会不会引发大战,他们要做的就是试探,如果不是孙敬亭要悍然破关,逼迫朝廷妥协,也使得王德化等人感觉时机未至,恐怕在上一次时他们就会出手,查抄和记京师商号,还有张家口到永平,再南下到临清,德州,开封,一路查封过去,这其中可以上下其手,瓜分和记的财货,这可是几百万两乃至千万两的财富,在这样庞大财富的吸引下,不要说引发大战了,就算是面临大明亡国,这些人也是不会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