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0章 茫然(第2/3页)

小校面色古怪,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他瞪眼看着毛文龙,说道:“毛帅还不知道吗?皇上多日前就驾崩了。”

“果然如此!”毛文龙摇摇欲坠,身形晃动,他心口绞痛,甚至感觉很难继续站立。

天启皇帝一直以来就是最信任,最倚重毛文龙的人,如果换了崇祯或泰昌,又或是万历年间,一个总兵想拱走声威显赫,能力出众的文官巡抚,这几乎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但毛文龙在天启手里就办到了。皇帝尽管对袁可立也相当倚重和信任,但在袁和毛之间,皇帝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留下毛文龙。

尽管早就有心理准备,毛文龙一时间都很难接受,几个内丁赶紧扶住了毛文龙,脸上却也是挂满了泪珠。

就是天启皇帝,听说辽民的苦难之后难过的吃不下饭,皇帝严厉督促前方诸将领,不管是辽西,天津,登莱,还有东江,朝鲜,一定要多方救助逃难的辽民。

对十三山,皇帝也是多次严厉督促辽承宗等人一定要将山上百姓救出来,若不是皇帝的坚持和努力,如果没有和记,十三山上的十万军民,没有几个能活下来。

对辽民来说,毛文龙是现实里的救星,是大人物,是豪杰,人们敬服他,尊重他,在辽东各处传颂着毛大帅的英名。

而对天子,缥缈不定的天子,却是人们心中最后的希望,很多人最后的诉求不是向毛文龙,也不是向不知在何处的老天爷,而是向天子,只有天子能拯救万民,天子也一直没有忘记辽东,也不曾忘掉辽东大地上遭遇苦难的辽民们。

天启皇帝死了,连登莱这边的驻军和百姓都发出了悲呼声,而崇祯帝死后,尽管覆发披面,有不伤吾百姓的话语,但是从百官到百姓,最多如李自成一般的评价:君非甚暗。

但要说民间对皇帝的感情,天启就远远甩开崇祯十里地去,两者相差极远。

在此时此刻,天启皇帝的死叫人们感觉痛苦和悲伤。

这种情感很难解释,也很难叫人相信,但事实如此,天启皇帝御极七年以来,对辽东和辽民投注了相当多的感情和现实的帮助,现在到了人们悲痛的时间,哪怕是这些与天子的地位天差地远的普通的辽东军民百姓,此时此刻他们的悲痛也是发自内心,无比真实。

毛文龙已经颓然回船,消息确定,他反而不必去登州了,擅离信地原本就是大罪,他也是借着追讨军饷的名义擅自前来,既然不必上岸,不如直接返回云从。

此时此刻,毛文龙心头一阵茫然,天启七年没想到就是天启皇帝的最后一年,在毛文龙心里,皇帝春秋鼎盛,才值青年,最少还得十几二十年的皇帝好当,以皇帝对东江和毛文龙的支持和信任,东江镇想变成强藩也并非不可能,甚至是大有可为。

现在皇帝驾崩,新皇帝毫无疑问是信王,刚刚的小校也证实了这一点。

对信王,毛文龙在此前毫无了解,当然也谈不上投资,现在一切得从头再来,哪怕是坚韧如毛文龙,此时此刻也是惟有茫然。

“但愿新皇对东江,对我,仍如大行皇帝!”海船之上,毛文龙也只能这般是想。

……

远在朝鲜的战事逐渐停息,对毛文龙和朝鲜君臣来说这是不折不扣的大事,但对京师军民百姓来说,这等大事也远不及天子驾崩。

午后时分,从宫中传出怪响,如千百人一起发出“吃吃”的声音,接着景阳钟敲响,宫门大开,全部太监宦官都换了哀服,人们这才明白和醒悟过来,是天启皇帝驾崩了。

这毫无疑问是个噩耗!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一个年号可能就用了普通百姓的一生,从一个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却是始终在万历年号之下成长,而万历年间,纵有三大征也是远在异乡甚至海外,国家太平无比,隆万开海之后,带来的是民间的普遍富裕,特别是南方十余省,除云贵之外都逐渐变得富足,物价低廉,物资充足,人们生活的相当富足,江南百姓之家,妇人当户而织,一天就能赚到一家人的吃食,生活的十分惬意,哪怕几十年后,犹有人回忆万历年间的太平富足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