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尊亲(第2/3页)

祠堂,族学,抚养族人中无力自给者,这就是宗族的作用,也是宗族强大的根由。

城里的宗族关系要淡薄很多,主要是人人都得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宗族隔的很远帮不上忙,时间久了自然就淡了。

但万万想不到,自己居然被比成黄巢和董卓一流的人物,想想真是又好笑,又好气。

张瀚摇头一笑,说道:“叔祖,我从行商到起兵伐北虏,可曾对大明的人动过刀枪?就算官职现在也还在身上,朝廷并无明旨传谕剥夺,援助十三山我还立下大功,有这样的董卓,黄巢?”

“话不是这样说。”须眉皆白的老头子大摇其头,一脸坦然的道:“你有本事做董卓那样的人,你便是董卓!”

“原来是这样……”

张瀚先是哑然失笑,接着便是沉吟不语。

这种逻辑确实很混蛋,但这种看似不要脸的逻辑也不是平白无故来的。

唐末藩镇之祸,天下户口减半都不止,武夫们攻伐不休。

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

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

这一类的话和记录太多,导致了人们对武夫无节制使用武力的厌恶。

这种厌恶不仅是皇帝,士大夫,当然也包括百姓。

开疆拓土,丰功伟业,那是后人瞧的热闹,种种战争,在书上看时才觉有趣,好玩,但如果你是唐末五代十国时的普通人呢?

家族离散,亲人死于沟渠,甚至被抓去磨成肉末吃掉呢?

五代之后,武夫就受到极为严密的约束,从宋至明都是如此,这也是天下人的共识,并非纯粹的文官压制武臣。

连武夫自己,对此也并非没有认识,没有人愿意回到五代时的那种光景,连武人自己也并不愿意。

张瀚此时隐隐有些觉悟,自己的形象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危险的程度了。

并不是说张瀚没有苦心经营,在北方他的形象一直很好,等于白手起家的经历,容易引起小人物的共鸣和代入,还有宗族不和,父祖早逝的背景,更容易叫人同情。再就是行商和手段向来平和,讲究信用,对地方有很大的回馈,加上医馆有意不赚钱行善博名,张瀚的形象其实早就好到不能再好了。

但也有危险的地方,攻伐北虏,一次又一次的大胜,青城,套部,现在又是察哈尔的林丹汗。

那些在人们心里无比强大北虏首领,一个接一个的被和记的商团军斩落马下,一个接一个的被俘虏关押,顺义王都认了张瀚当叔父,好歹这个蒙古汗是大明正式册封的王爵,现在认了张瀚当叔,地盘也归了张瀚,到底谁才是顺义王?

加上漠北归顺,到此时人们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和记的商团团练根本不算什么狗屁团练,就是不折不扣的一支强悍的军队!

这支军队十分勇猛,彪悍,所向披靡,将北虏打的节节败退,草原都直接给和记占了。

到这种时候,张瀚苦心经营的形象果然有崩盘的危险。

人们不禁会想,那么仁德良善,一心为百姓考虑的张东主,怎么没言声的就养出了这么多虎狼之士?

而且这么强的兵力,打了这么多的仗,底下是不是要对大明挥动刀枪?

并非人们多虑,而是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皇帝,以天下奉一人,所有的权力和财富集中在一个人手里,除了皇帝之外谁都只是狗屁,包括皇后和亲王在内,所有人都是臣,是跪着的,只有皇帝一个,高高在上,江山尽在掌握!

这种诱惑,多少才德俱德的人都抵御不了,一个“篡”字当然难听,可是现实的好处不比名声要强过百倍?

先秦之后,中国就没有封建,只有集权,在集权之下,皇帝的权力也是不停的增长着的,这也是一个大趋势,地方被中央集权,中央被皇帝集权,天下大权,总于一人,就算不叫皇帝,也会叫别的什么东西,只要是集权制度之下,就难以避免会出现这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