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升迁(第2/3页)

“诸公的保举,我都已经呈上去了。”

袁崇焕对幕僚们还是很大方的,所以他的幕僚也是相当的忠心,哪怕后来崇祯二年之后袁被凌迟处死之后,袁的幕僚还是为他奔走,辩冤,明清易代,袁被抬的很高,他的幕僚们居功不小。

“多谢东翁。”

“多谢大人。”

袁崇焕声音低沉,说道:“我既然巡抚辽东,总要有所建树,诸公何以教我?”

“先练兵吧。”傅于亮道:“此番大战还是有些收获的,不少将帅的内丁和亲兵都有了实战经验,营兵也是在城头苦战过,上过战场,胆气就壮了,再加训练,就能和虏骑野地浪战了。”

傅于亮一直是帮着袁崇焕编练兵马的,虽然没有什么成效,不过还是第一时间强调了自己的本行。

袁崇焕等人都是点头,这一次宁远之战确实有相当不错的收获,最大的收获当然是袁崇焕升官,其次就是宁远城中的两万多关宁兵得到了实战的锻炼。

从逃跑到坚拒,再看到虏骑败退,这个心理上的优势相当强大。

关宁兵的装备具甲都相当出色,可以说是大明用举国之力打造出来的精锐,所差的就是胆色,包括将领在内都是胆气和信心不足。

只要有胆气,再通过小规模的战斗不停的磨练,关宁兵会成长起来的。

袁崇焕对此也深具信心。

程本直道:“要召见各处官员,申明大人威仪。”

周文郁则道:“要召见诸将,将军队牢牢把控。”

袁崇焕感觉这两人说的都对,特别是周文郁的话更加要紧。

在关宁地方,别的都是虚的,只有军队才是真正实打实的势力。要想立足脚根,只有把将门牢牢把握在手中才是第一要紧之事。

“再下来就是复城。”程本直又道:“先从锦州和前屯开始,再修复大小凌河。”

“就是怕我们在修城时,建虏会再度攻来。”

“确实,如果在我们修城时来攻,我们就很被动了。”

“做事要先考虑周全,不可妄动啊。”

“或者我们先入锦州和前屯,这两城破坏都不严重,可以迅速修缮好,再复大小凌河城,然后是松山杏山诸城。这一次不仅要修需,还要放置火炮于其上,可保万全。”

“先要向朝廷奏报,得到皇上同意。”

“言词当然要肯切。已经守住宁远,不必死守山海关,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不能放弃,人丁也要安插,这几百里地方,修好城堡可保万全,怎能轻言放弃?几百上千万两的银子已经丢下来,放弃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皇上会同意的。”

“师出要有名,就算这样,也要万分提防。”

“我听说老奴回辽东之后,马不停蹄的又往宽甸一带去了,听说老奴身体不太好,是在宁远气着了,然后又劳累奔波,叫毛文龙也气的不轻。近古稀的老人,生病就很正常了。”

袁崇焕的幕僚都久在辽东,并且是他辛苦搜罗到身边的高人,见地言谈都相当的有水准,并并能直指问题的核心。

“几件事可以一起做。”袁崇焕看着众人,说道:“拜折给皇上,复城,复地,收拢流民,再度开垦,练兵实械,备战守边,这些事算是我上任之后的动作,可以在奏折里一一陈明,给皇上决断。”

“另一宗,召各处守备将领来见我。”

“还有,巡视沿边各城,随时准备出发。”

程本直笑道:“拜折的事我来做。”

袁崇焕拱了拱手,说道:“正要仰赖大才。”

“东翁客气。”

“想来有趣。”傅于亮笑道:“京师的人怕是吓破了胆,也可能是王在晋和高第又有所活动,李春烨这个少司马也提醒东翁不要急着复地收城,可见他们真的是破胆了。”

“要驳,要痛驳回去。”程本直道:“只留一道关门,一旦关门被破怎么办?最好的就是不仅要收复大小凌河各堡,还要重修西平堡和广宁,这才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