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公价(第2/3页)

一旦高第有什么不妥之处,要么死于敌手,要么也容易被大明这边逮拿,高第身后可没有什么硬靠山,不象王化贞还有东林党人在拼命援救,若是弄成广宁那样的局面,传首九边也是必然之事。

一念及此,高第叉手为礼,很客气地说道:“多谢魏公公提点。”

“高大人早些上任吧。”这个时候魏忠贤露出党争本色,面色阴沉的道:“时间久了怕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变故来。”

高第对阉党与东林的党争毫无兴趣,在他看来两边都不是好鸟,一边毫无节操可言,另一边全身上下都是节操,除了节操之外就是屁也没有了。

象高第这种从万历初年风气尚正年代过来的老官僚,最看不起的就是除了涮声望之外再不能做事的官员,在万历初年时由于高拱和张居正等人,加上考成法的威力,官员间风气很正,什么事都是假的,认真做事才会得到称许。

现在则是反过来了,多少兢兢业业做事的官员落得个默默无闻,那些卖嘴皮子的清流反而了主流,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敢发声的清流,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几个做实事的,全部是卖嘴皮的清流,那也不是很妙吧?

高第对哪一边都谈不上支持,此番出山也是想替大明做些事情……孙承宗去职之后看起来一时间朝廷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

待高第告辞出门之后,魏忠贤召来新任左都督的外甥傅应星,锦衣卫指挥掌南镇抚司事侄儿魏良卿,这两人都是魏忠贤的晚辈,人还算机灵,魏忠贤真正最信任的就是这两人,除了这两个晚辈外,还有魏志德等魏家的人也被授给武职官位,但彼辈都是乡间老农,不论是外貌还是学识都是死狗推不上墙,晚辈们还算年轻,带在身边给他们一些历练,将来就算自己在宫中失势了,好歹能有个养老的人……就算将来没办法当成倚仗,现在好歹也能帮着做一些隐秘事情,比那些外人要可信的多。

待傅应星和魏良卿两人进来,崔呈秀和许显纯两人也进来了。

魏忠贤和侄儿外甥说着闲话,许显纯将近来办的案子一一禀报给魏忠贤知道。

魏良卿不住点头,他执掌南镇抚司,负责监视锦衣卫内部的行事,许显纯对魏良卿十分恭敬,口称干爹,日常的贽敬很多,所以魏良卿很喜欢这个锦衣卫指挥,对许显纯的报告,魏良卿向来都是很支持赞赏的态度。

“宁安大长公主之子李承恩已经招供,其盗窃乘舆物品诸事确实为真,应该是大不敬的罪名,刑部和大理寺拟斩,其可能畏惧国法,已经自经死了。”

许显纯笑眯眯的道:“遗下官庄三万多亩,下官已经着人将那些庄子的田亩和佃农都清点清楚,委了管庄的人,每秋时送子粒银到府上来,绝不会敢误事的。”

“哦,这事做的好。”魏忠贤点了点头,意思很是赞许。

魏良卿冷笑道:“一个故长公主的儿子,没个爵位,也敢占着几万亩地。叫他投献还敢口出狂言,公主的儿子怎样,还不是叫咱们给收拾了。”

傅应星也笑道:“历来就是这样的,一朝有一朝的权贵,就象海浪一样,前头的浪歇了,也就该后浪占便宜了。死霸着不放的,不妨叫他们看看李承恩的下场。”

京师附近到几个直隶府的田亩,只要是三百里内的良田,不是皇庄就是各勋贵太监家里的地了,太监的地保不了太久,一般都是随着主人的身故而被其余的勋贵吞并。勋贵的田亩都是世代相传,只会越来越多,太监得势了想要地,当然不会找小民搜括了,小民虽然好欺负,但这么多年下来都是些边角料了,大块的田亩和好田都被勋贵给瓜分了,太监要地就只能找勋贵去抢。

“咱家也不能不过日子。”魏忠贤感慨了一句,对许显纯又道:“这几万亩地一年出息是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