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章 换防(第2/3页)

除了这些岸基临海的炮台,还有十余个炮台在前方的笨港溪一带布置着,每隔数里一个,将百多里的地段隔离了开来,再往东就是山脉,陡峭险峻,山峦叠嶂,第四团在临山地方设了一些游动观察哨,在沿溪的平原地方则是驻有炮台,也就是草原上的砖制军台,三层高,底层放物资,院中有马匹干草,二层住人,四面留有射孔,顶层开炮口,放置数门火炮。

以土人的能力,不需要炮台,只是屯民所居的屯堡就能轻松将其隔离在外,现在修筑的这些象样的炮台,当然不是为了防御土人,而是为了防御荷兰人所筑。

荷人在大员那边也是持续增兵,起初不过千人,抓了几千土人助他们修堡,然后从巴达维亚各处陆续增兵过来,现在已经有一千五百左右的正式军人,还有二百多少年兵,抓来的土人和汉民也有过万人了,他们在大员那边开垦荒地种粮食,也种甘蔗,捕渔,已经渐渐有安身的基础。

除了军人,还有几百名公司员工被调到台湾来,台湾这边的收益真的很高,中转贸易和本地的货物都很赚钱,去年从台湾获利是四吨黄金……

从种种迹象来看,荷兰人起初谋澎湖,退到台湾是迫不得已之举,而他们现在已经更中意台湾,在大员起意用心经营,不仅派驻了大量驻军,还会陆续调来大量文员,指导这边的土人种地开垦和捕渔,在这边榨糖,捕鹿,中转货物……

一千多正式的官兵,在亚洲来说是相当强悍的存在了,除了大明和日本等少数中央集权的强国之外,几乎能够到处横扫了,荷属东印度公司在极盛时不过一万雇佣军,现在估计最多三四千人,等于是把近半实力派到台湾,其决心不可谓不大。

原本台湾行军司是感觉在陆地能够包打天下,荷兰人在陆上有千人不到,还有百多少年兵,实力不强,第四团可能出动两个营就能将其击败。

但现在对方筑城已成,热兰遮城是个相当坚固的城堡,易守难攻,万人亦难攻下,就等于对方先立足于不败之地。

又因其实力强大,特别是海军犹强,行军司上下担心的是海战之时,其陆师遣派精锐于陆路偷袭,纵不可能直入核心区域,在外围烧杀抢掠一番也是很伤士气的事情……台湾这边是全部以移民构成,自和记入主之后,除了火拼颜思齐外没有任何事情动过刀兵,所以居住在此的移民都有一种相当明显的安全感……这种感觉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从辽东这样战乱之地过来的移民,给他们安全感可是比什么都重要。

不能给他们一种感觉,就是刚脱离辽东苦难险地,又到了南方四战之地,一样还是虎狼环伺,随时有性命之忧……如果这样的话,传扬开来不仅是对和记的名声不利,对未来的移民更是大有影响……

辽民也不是那么容易招募的,一说起离开辽东南下数千里,哪个人能轻易下定决心?在大明此时离村数十里就算出远门了,很多农民到死也没有离开家百里之外,辽民颠沛流离千里逃亡,刚在宽甸到皮岛铁山一带安下身来,虽然困苦不堪,但好歹还是在辽东故土,又听说去登莱的人受尽苦楚,被当地人欺压打骂,只能如流民一般的生存着。这很影响辽民的信心和决心,和记的招募除了给优厚的条件外,就是把已经去台湾数月的人带回来一批,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来使辽民相信,到了台湾之后不仅衣食无忧,还且还远较在皮岛一带安全的多。

身为百姓者,当此乱世,固然有豪强壮士立志匡扶大明天下,愿行豪杰之事。而更多的则只愿寻一善地,能使一家平安,台湾虽然远悬海外,但既然如和记的人所说是一处平安福地,哪怕生活不如和记所说的那般舒适,只要能一家平安生活下去,还是有大量的辽民愿意随船南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