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宣言(第2/3页)

作为一支站在本时代巅峰的军队,张瀚感觉不管怎么高看一眼也并不为过。

张瀚在屋中踱着步,在场的人都开始安静下来,静静的看着他。他开口说话时语气平静,然而所有人都能听的出来张瀚话语中的决心与意志:“诸位一定要牢记,我们打蒙古人不是目的,目的是抢占更多的地盘,汇集更多的力量。大明已经不是东虏的对手,往下去对东虏的战略只会越来越被动,如果数年之后东虏能抢先一步把北虏的地盘和人丁都占下来,对大明和我们都不是好消息。我希望有一天能够消灭东虏,还有彻底解决北虏的问题。一本史记和通鉴上对中国的入侵和伤害都来自北方的草原,哪怕是强汉盛唐,都有匈奴与突厥为患。而今我们所站的地方大明并未真正统治过,汉、唐,也没有真正统治过,哪怕建立都护,也只是羁縻而已,中国的国力未能真正延伸到草原,而今我们站在这里,面临着最后的挑战,我们一定要以雷霆之势扫荡眼前的残敌,冲过去,追上他们,咬住他们,杀死他们或俘虏他们。我们不是要恢复汉唐的荣光,而是要超过汉唐,在我的治下,汉人和蒙古人可以真正的友好相处,但在那之前我们要酣畅淋漓的报复,只有用铁和火叫他们付出鲜血的代价,他们才会真正珍惜日后的和平。在我的治下,将会有秩序和荣誉,和平和繁荣,每个人都能抬起头挺起胸来堂堂正正的走在路上,男子能够养活家丁,每个家庭都应该过温饱的日子,所有人都应该有尊严。”

张瀚转过头,眼睛也有些湿润,他道:“打仗会流血死人,不管是北方还是西边我们的兵力都有些单薄。可能会有死伤,但军司考虑过最佳的方案还是如此打,以狮搏兔,不产生任何意外,酣畅淋漓的去获取胜利,得到青城和所有的一切。诸君,奋战吧,牢记这一战死去的每个将士的姓名,相信这一切是值得的。”

所有人都站起身来,几乎每个人都用敬仰的眼神看向张瀚。

孙敬亭眼圈发红,嗓子有些哽咽的道:“这一番话,没有别人能说的出来。我建议,写成正式的檄文发布给全军将士知道。”

李慎明满脸深思之色的道:“确实,感人肺腑。我刚刚全身发麻,恨不得提剑就冲出去与北虏厮杀搏斗。应该写成檄文,甚至将来有机会要传诸展布给天下人知道。”

原本只打算列席会议,并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孔敏行深深看了张瀚一眼,收起了最后的犹豫,他道:“这封檄文,又要展现出张大人的原意,把精气神写出来,辞藻不必华丽,又要文字达雅,有当年大明太祖高皇帝兴师讨伐蒙元时的那封诏书的力量和文采,诸位,本人也愿出一份力。”

孙敬亭原本就担心自己一个人做不好这件事,就算加上侍从司的文宣人员也是嫌太单薄了。对很多人来说,似乎这是一份简单的文告,但对理解其特殊意底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份无比重要的檄文,它标志着和裕升可能从纯粹的商业组织转化为军政加商业的混合体,张瀚也就从纯粹的商人转化为政治色彩浓郁的一方首领,其商人的色彩必将会被淡化。

这种转变,类似大明太祖发布讨元檄文后的转变,从“淮右布衣”到红巾军元帅,再从都元帅转为吴王和大明皇帝。

明初时的讨元檄文出自大家之手,掷地有声,词理气兼备,发布之后对安定天下人心,转变朱元璋的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发布檄文之后,大明成为一个正式的王朝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孙敬亭和李慎明的激动还有孔敏行的犹豫都来自于这一段过往的历史,他们深知,这是一份不比寻常的檄文,或许历史都在这一刻开始改变。

张瀚命令道:“明天以战斗工兵为主,辅兵和民夫协助,在河口搭建多道浮桥,不必绕道自浅处或下游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