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宝钱(第2/3页)

每朝新立都会铸新钱,以母钱为范,新朝会铸一批很象样子的铜钱拿出来发钱,比如现在民间流行最多的嘉靖金背钱和万历金背钱,今上天启皇帝已经即位三年,然而天启钱却是铸的不好,在民间的声誉远不能和嘉靖钱和万历钱相比。

因为北京户部和南京户部的铜钱都很差,民间使用度不高,朝廷除了要赚钱息外,铸钱原本就不多,民间流传的铜钱千奇百怪,也就不足为怪了。

和裕升的钱,在京师比较流行的几十种铜钱中算是上品了,颜色正,一看就知道并没有掺用太多的杂质。量也足,和最好的金背钱相差不多。

“承蒙各位东主掌柜一直来的照顾,”刘吉笑容可掬的道:“嘉靖钱和万历钱,都是一两兑八百文,各位也知道,民间的劣钱就不好说了,有一比一千二的,千五的,甚至最劣的小钱,用手指用力一夹就裂断的,一比两千也未必有人要。咱们的钱,论质不在嘉靖金背钱之下,但毕竟也是民间私铸,不能和朝廷的通宝相比,就算是一比九百吧,这个价,一两银兑出来的铜钱,各位都有三五十文的赚头。”

各东主都是点头……和裕升确实是很不错的合作伙伴,自己赚钱也不忘给别人喝汤,这个比兑价,和裕升买铜铸币,一两本钱可赚百余文,最多百五十文,让出来的就是其三分之一的利润了。

当即有人拍板道:“在下的天宝行要兑一千两铜钱。”

“李东主这么急做什么?在下先下五十两银子的定,也兑一千两。”

“我本小利薄,两位大东主何妨让一下?人家和裕升都让了不少利,我只兑五百两即差不多够用一阵子了。”

各商行其实都是拿出了不少的流通资金出来,毕竟商行如和裕升这样巨无霸的也没几家,京城真正本钱足够大的是崇文门外的官店,那里的店不是勋贵开的,就是太监或世袭的武臣开设。

崇文门官店不仅买卖大,还会私设税卡,或是有强买强卖的事,外省来京的商人在崇文门破产乃至破家的事不乏记录,除了这些大型官店外,京师的大买卖还是被勋贵和太监们垄断,就算前门大街这些本钱在几千两或万两左右的商铺,也有不少暗中有勋贵或太监的身影,至于文武官员背景的就更多了。

在京师才明白,在大明做买卖,很少有不涉及到官场的,特别是京师这种地方。

眼前这些商铺,一拿几百两上千两银子兑铜钱,一方面确有捧场的意思,更多的当然还是看到了其中有利润在,一下子就赚几十两上百两的银子,而且优质的铜钱十分难得,大明民间向来缺铜,劣制铜钱人们不爱用,而平时用钱又很短缺,有机会兑钱当然还是多兑些合算。

当然若是眼前的这些商人知道和裕升并没有买铜铸钱,所有的铜都是自己开采,那心里就又是另外一种想法了。

“诸位莫心急。”刘吉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现在只是钱样子送过来,预计离铜钱送至还有一点时间,可以先下定也不下定,到时候再说。”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李姓东主道:“在下相信和裕升的信誉,本店还是要下定的。”

“本店也下定。”

“和裕升当然信的过,我也下定。”

到了晚间,过来下定的东主和掌柜不仅没有减少,反有增多的趋势,反而是急需用铜钱的普通百姓是看热闹的多,他们兑钱最多也就一二两银子,兑一两千钱放在家中慢慢使用,根本无需下定,只要到时候和裕升这里有铜钱兑换就可以了。

更多的需要兑钱的是最小的店铺,他们大宗交易的可能性很低,还有那种手工业者开的小店,比如裁缝店,杂货铺子,鞋店等等。

城外进城打短工的乡农,菜农,更是兑铜钱的主力,京城之外,银两都是夹成钱或分来用,夹剪夹过之后银两总会有损耗,怎么也不及铜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