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新车(第2/3页)

杨秋指指前方,说道:“这是从蔚县过来的车队。”

官道是从南至北,绕了个弯又走到这条从东往西的道路上,从这里走又是直奔张家口的十一条北方大型官道之一,表面上是浮土,底下是夯土层,压实了的,只是浮土层很厚,泥土比较软,可能是夏季雨水较多的原因,不少地方感觉过于柔软了一些。

张瀚仔细看了看,对一旁的常威道:“这就是运货的车队,应该是一些土物和杂货,说不定是水果和蔬菜为主。”

夏天时万物生长,果蔬很多,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价格并不便宜,从天成卫和蔚县一带运送农产品到官市来卖也不稀奇。

张家口那边就有过百种果蔬出售,当时俄罗斯来的特使佩特林就看的大呼小叫,这些老毛子也生活的很辛苦,他们居住的地方还是蛮荒地带,果蔬类的商品很缺乏。

以前贩卖果蔬类的商品只能在新平堡或是几个小堡出售,因为运输不便,这些东西就算加上冰块也不容易保持太长时间,走的远了一旦出现雷雨天气在路上耽搁了,一车烂光了也不奇怪。

和裕升的骡马行可以解决这一类的麻烦,每隔几十里就有一个分店,运车强不说,还有充份的后勤保障,各店都有地窖,可以短时间储存货物。

“其实我们出来的晚了。”杨秋又道:“黎明之时车队才多,趁早凉赶路的人才是真多。”

车队渐渐近了,车身漆着黑漆,可能经常维护,车身的漆散发着黑亮的光泽,看起来和新车差不多。

和裕升的车队就是这样,不论是刚制出来的还是用了半年多的,每辆车的车身外观几乎差不多,经常涮漆和解决一些小的破损。

这是一种形象工程,是张瀚特意的吩咐,越是这样显得有些怪和浪费,和裕升的形象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时候百姓之间的口口相传,当成志怪传奇般的口吻来说,传播的效果会比刻意的广告还强的多。

这是一种很不错的营销手段,最少和裕升的骡马行已经在整个山西省没有对手,原本的一些骡马行和脚夫行已经死光了,没有哪一家能继续经营下去。

车身的车厢有一些差别,有的是正方型,有的前低后高,也有的是椭圆型,车轮也是后面的高,承重轴负担的重量也是后面重,前轮要低矮一些,马夫坐在前车轮上方的转向轴上,那里有可以坐人的位置。

车身两侧走着一些牵马或骡子的人,一队十来辆大车的车队,要准备相当多的挽马或骡子备用,要随车跟着能修车的匠人,路上坏了可以利用备用的工具和零件来修理好。

“每车可装二十石到三十五石。”张瀚看着大车,对常威道:“小车装的少,正常都能装三十石,太小了的话人家可以雇佣普通的大车,咱们就没有了竟争力。”

和裕升的大车主要是装的多,运费规范,服务也好,不象外地客商到别的地方做买卖,经常要小心遇到不守规矩的脚夫,甚至半道上脚夫摇身一变成了劫匪,杀人越货的事也有脚夫干。风险大,收费还高,但不雇也不行,出外做买卖没有不冒风险的,但如果有更佳的选择,商人们也不傻。

和裕升已经垄断了大同宣府和山西各地百分之百的运输业,只是前期投入还在继续进行,投入大,收入少,暂时利润还没有办法和帐局比。

不过张瀚相信,长期下来,运输这一块的收入,不会比帐局低太多。

不是所有商人和货物都需要保护,这么一些果疏或是杂货类的货物,加起来不值两千银子,根本不需要雇镖师,除非马贼或土匪山贼很多,特别不安全的地方。

“若是帐局的货,就会加插小旗,早早的就会有哨骑出来哨探,也不会光在路上,田野,四周的村落,树林,都会看看。”杨秋对张瀚道:“咱们帐局已经越做经验越足,大户们也越来越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