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元朗,赚大了(第2/5页)

“老夫读《左传》,那才是班门弄斧啊。”王元朗答了一语。

徐杰又假意环看了书房四周,笑答:“大帅这书房可不寻常,下官家的书房,不及大帅书房十分之一,大帅饱读诗书,下官当效仿之。”

王元朗此时已然不再多客气,这书房里的书,显然他还真看得差不多了,这也是一种自信。

王元朗沉默了片刻,看着徐杰,忽然问了一句:“钦使从京城来,听闻京城近来风起云涌,不知真假?”

徐杰看着王元朗,想了想,实在不知这个王元朗是什么路数,不愿多答,反问了一语:“下官愚钝,不知大帅所说的是何事?”

王元朗闻言又笑,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语:“陛下当年与老夫说,燕京到汴京,一千四百里。大同到汴京,一千五百里。太原到汴京,九百里。所以让老夫镇守太原,说是太原离京城近,而且太原往京城的路也好走,一路皆有大道坦途,快马轮换三日可以入京。老夫在这太原一留就是二十年,满头青丝成白发。”

王元朗说得好似有些伤感,徐杰听得双眼发亮。

老皇帝真不傻,太原东北方是大同,往东入河北能挡燕云,太原有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王大帅,二十年官职不升不降。

当真是耐人寻味!

“大帅为国戍边几十载,下官敬佩之至!”徐杰答了一句。心中已然明了,这位王大帅,还真不是李启明一路的,李启明经营十几年,终归没有把这个毫无存在感的王大帅经营透彻。

王元朗又开口道:“缉事厂是个好衙门,合该在太原开衙驻人手,帮老夫巡一巡这边镇军将,也为那些戍边的士卒们多一些公道,如今这禁军里乌烟瘴气,正需要徐钦使这般有手腕、敢做事之人来巡查一番。”

王元朗话语说到这里,徐杰似乎豁然开朗。

这个王大帅,不仅是在朝堂上没有存在感,在军中也没有存在感。这么一语,就是告诉徐杰,这太原禁军,要来一个大换血了。

这也让徐杰想通了为何李启明能放任王元朗当这个太原总兵了,因为这个总兵很配合李启明,对军中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麾下军将,想收拢谁,想安插什么位置,王大帅向来都是极为配合。

这也是王元朗自保之道,做一个与世无争的总兵,也难怪王元朗能置办这么一屋子的书。

王元朗此时要对麾下军将动手了,还是叫徐杰来动手,依旧还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还能让王元朗当那个表面上与世无争的总兵,还能蛰伏在暗处,依旧没有存在感,依旧让人想不起来王元朗这么一号人。

徐杰从太原北上大同的时候,王元朗不见他。徐杰从大同回来了,王元朗才见他。兴许是徐杰能从大同回来了,王元朗才觉得徐杰有资格、有能力来办好此事。

这些事情背后,都有一个人的身影,便是老皇帝夏乾。王元朗也有王元朗的高明,韬光养晦都不足以形容王元朗的高明。

徐杰想了许久,没有答话,想了这么多事情,对面前这个王元朗更是佩服了几番。但是徐杰对于未来的事情,又多了一些担忧。

下这么大的棋,似乎无不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可能真有一场腥风血雨,徐杰担忧的是自己在这般的腥风血雨之下,该如何保住自己。

这已然不是江湖拼杀,也不是高手比武。这是汹涌潮水,再大的浪花在这样的潮水之中,也只能随波逐流。面对以万计算的铁甲,徐杰这一身武艺,又算得什么?

如欧阳正那般的人,或者谢昉,甚至吴仲书。这些文人,潜意识里还多是政治上的争夺谋划,想的是运筹帷幄。

岂不知,运筹帷幄,终究是以血腥来完结。

徐杰感受到了一种威胁。